目前,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大幅促进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广电在其中的机遇如何?给其他周边产业带来的影响与机遇如何?或许,厘清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相合并的大部制改革的几大效应后,思路会更为清晰。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新闻传媒领域的管理机构框架先后经历了11次重大调整,其演进轨迹可划分为从1949年到1974年的机构设置调整频繁、分合并立的探索阶段;从1975年到21世纪初的机构设置动态微调、逐步定型的规范化建设阶段;以2013 年为节点,是我国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领域行政机构开启大部制改革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在快速推进。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央政府部门减至25个。在新闻传播界的是将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合并,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是1982 年以来我国中央新闻传媒管理部门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我国此前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主要原因是未准确界定政府职能,政府既掌舵又划船导致行政边界不清,机构不断膨胀。政府的职能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政府要回归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成为现代服务型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政社和政资分开是大原则,政府的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由多变少,由繁变精、承担供给核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的行政机构做减法是大趋势。
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合并使政府运行成本压缩。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的两个部门合并为一个之后,官员职数将大幅削减,相关办公设施、公职人员及三公费用等开支也会减少。据相关估算,全国范国内新闻出版与广电两部门整合的5年后,年度行政成本将节约200 亿元,随着管理职能融合的继续深入,年度行政成本的节约将更多。
政府职能改革将为新闻媒体带来减负红利。新闻出版和广电历来是我国行政审批环节最多、监管标准最严格、行政干预最频繁的行业,新闻传媒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发展空间受到多重制约。《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要求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2013 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已取消期刊出版增刊审批、被查缴非法光盘生产线处理审批、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境外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审批、设立专门从事名片印刷的企业审批。这4 个事项全部改由地方政府实行备案管理。
2013年7月发布的国发〔2013〕27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明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电影洗印单位接受委托洗印加工境外电影底片、样片和电影片拷贝审批,音像复制单位设立审批,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设立审批,音像复制单位变更业务范围或兼并、合并、分立审批,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变更业务范围或兼并、合并、分立审批,出版物总发行单位设立从事发行业务的分支机构审批等。
预计未来关于新闻出版和广电运营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可望进一步逐渐减少,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审批费用的支出可望降低,这无疑将为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另外,目前中央一省一地市三级党报仍享有行政摊派发行的权力。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后,按照行政退出市场原则,三级党报架构可能向中央和省两级党报的架构过渡,地市级党报有望转企改制或停办。目前,广播电视实际上还是四级办台,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后,或将破除地方行政垄断,通过划转或兼并等方式,停办县市台及部分实力薄弱的地市台,落实三级乃至两级办台的架构设想。压缩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领域的行政力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可激发市场活力,为新闻传媒的新一轮大发展蓄积势能。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新闻传媒领域的管理机构框架先后经历了11次重大调整,其演进轨迹可划分为从1949年到1974年的机构设置调整频繁、分合并立的探索阶段;从1975年到21世纪初的机构设置动态微调、逐步定型的规范化建设阶段;以2013 年为节点,是我国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领域行政机构开启大部制改革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在快速推进。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央政府部门减至25个。在新闻传播界的是将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合并,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是1982 年以来我国中央新闻传媒管理部门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我国此前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主要原因是未准确界定政府职能,政府既掌舵又划船导致行政边界不清,机构不断膨胀。政府的职能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政府要回归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成为现代服务型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政社和政资分开是大原则,政府的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由多变少,由繁变精、承担供给核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的行政机构做减法是大趋势。
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合并使政府运行成本压缩。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的两个部门合并为一个之后,官员职数将大幅削减,相关办公设施、公职人员及三公费用等开支也会减少。据相关估算,全国范国内新闻出版与广电两部门整合的5年后,年度行政成本将节约200 亿元,随着管理职能融合的继续深入,年度行政成本的节约将更多。
政府职能改革将为新闻媒体带来减负红利。新闻出版和广电历来是我国行政审批环节最多、监管标准最严格、行政干预最频繁的行业,新闻传媒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发展空间受到多重制约。《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要求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2013 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已取消期刊出版增刊审批、被查缴非法光盘生产线处理审批、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境外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审批、设立专门从事名片印刷的企业审批。这4 个事项全部改由地方政府实行备案管理。
2013年7月发布的国发〔2013〕27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明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电影洗印单位接受委托洗印加工境外电影底片、样片和电影片拷贝审批,音像复制单位设立审批,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设立审批,音像复制单位变更业务范围或兼并、合并、分立审批,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变更业务范围或兼并、合并、分立审批,出版物总发行单位设立从事发行业务的分支机构审批等。
预计未来关于新闻出版和广电运营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可望进一步逐渐减少,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审批费用的支出可望降低,这无疑将为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另外,目前中央一省一地市三级党报仍享有行政摊派发行的权力。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后,按照行政退出市场原则,三级党报架构可能向中央和省两级党报的架构过渡,地市级党报有望转企改制或停办。目前,广播电视实际上还是四级办台,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后,或将破除地方行政垄断,通过划转或兼并等方式,停办县市台及部分实力薄弱的地市台,落实三级乃至两级办台的架构设想。压缩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领域的行政力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可激发市场活力,为新闻传媒的新一轮大发展蓄积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