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专家指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因为设备准备不足,恐怕难以在今年8月1日如期执行。
去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简称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标准,并宣布将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传媒科技高峰论坛上传来的消息,似乎显示这个标准的执行时间有可能推迟。
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副院长邹峰指出,“由于国标是清华大学的DMB-T和上海交大的ADTB-T的融合标准,而两种标准又分别采用了单载波和多载波技术,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很大。”有知情人对记者表示,被推迟的可能原因是“目前还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即目前还没有融合清华大学、交大和广播研究院三家方案的芯片,也没有相关设备可测试。
该人士表示,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芯片。按照国标委公布的标准,新的国家标准融合清华、上海交大两个方案,“以前两个标准无论是芯片还是设备都齐全,但是,有了融合两个方案的新国家标准后,还很少有公司来得及做新国标所需要的融合设备。”
相关人士分析说,融合的国家标准是利益斗争的产物。在各方利益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最后采用融合各家技术,才使这场长达数年的冲突画上句号。然而标准只是一种协议制定,真正实施必然需要相应的芯片和设备进行支撑,而芯片是国标推广的重中之重。如果芯片无法量产,或者成本太高,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企业的积极介入。如果这一国标的芯片无法面向市场推广,那么国标执行日期被推迟或者发生别的变数,都在情理之中。
新闻点评:将不同的技术进行融合,从技术角度上来讲并不可取,但是在现实当中却屡屡存在。但是,标准是否成功的标志,不是其能否成为国标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能否经得住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