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博物馆)公开征集科普数字影院影片内容,其中针对LBE大空间,可提供面积约522㎡,配备空调、新风系统及稳定网络,可利用VR、MR技术推出虚拟现实体验互动项目,最多容纳约40名观众同时体验。
从文旅爆款到科普范式革新
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实践印证了VR大空间对产业链的深度激活。
作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过往上线的大量项目,如全球首个大熊猫主题VR项目《熊猫的世界》,让观众穿越800万年与始熊猫“零距离接触”,上线首月吸引客流增长40%,推动自然馆参观量创历史新高。
同时,科普教育效率也实现跃升。全国科技活动周数据显示,VR科普使知识吸收效率提升60%。学生可在虚拟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天体观测等高风险或高成本实验,抽象概念转化为可交互的立体模型。
最后,大空间也正带动产业生态协同发展。VR大空间推动“文化IP+技术+硬件”产业链整合,项目可依托空间计算技术,将航天科普内容输出至全国多家科技馆。
公告全文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博物馆)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超百万人次。为持续提升科普教育水平,丰富观众参观体验,我馆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普数字类影片内容,诚邀国内外合作方携手打造自然科学视听盛宴。本征集公告长期有效,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科普数字影院概况
(一)4D影厅面积约287㎡,配备空调和新风系统,屏幕净尺寸为10米×5米,最大支持1920×1080分辨率内容播放,配备5排共计64个4D动感座席。
(二)环幕影厅面积约530㎡,配备空调和新风系统,屏幕为全曲面MAX环形巨幕并配置环绕音响系统,配备共计50个软质懒人沙发。
(三)LBE大空间面积约522㎡,配备空调、新风系统及稳定网络。可利用VR、MR技术推出虚拟现实体验互动项目,最多容纳约40名观众同时体验。
(四)数字空间面积约296㎡,配备空调、新风系统及稳定网络。展映的影片可利用全息投影、裸眼3D、互动投影等技术播放。
二、内容征集范畴聚焦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宇宙探索与地球科学;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地质构造与资源环境类影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