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行、各位来宾,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罗青,首先非常高兴,我代表所有筹备沙龙的台前和幕后工作的朋友,欢迎所有来参加我们新媒体精英沙龙的业界同行们,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来到这里。今天我们赶上了一个特殊的节日,父亲节和中国传统的夏至,这是不期而遇的,而且也没有提前策划,我们借助这个吉日,祝愿今天重新开张的新媒体精英沙龙能够作为一个助推器,帮助各位从事新媒体事业的朋友们,事业能够在未来红红火火。
正式开始之前,我花一分钟的时间讲讲初衷。各位由于资深的背景,都在出席各种各样的沙龙或者论坛,但是大家都有一个感觉,像我本人,每天也在国内国外出席这样的研讨会,我觉得最大的不同,中国的研讨会往往强调规模,要宏大、盛大,讲求对外的影响力。但是在国外的时候,国外的研讨会往往很谦虚地跟我们说,不好意思,我们的会议没有你们那么大,但是讲究深度,讲究延续性,讲求一个固定的平台。还有一点很重要,在座很多人由于自己比较敏感的公务身份,有时候不得不出席一些论坛,说一些自己并不见得想说的话,自己想说的话又不见得说得出来。在很多业界朋友大力呼吁和支持下,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月度沙龙,这样一个沙龙就是为了给在座的各位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不见得每个月都有时间,但是我们的沙龙每个月通过公益的组织,通过志愿来服务的朋友们,把它组织起来。一方面是就大家正在工作,可能还没有提出来的,或者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一些研讨。所以,所有的题目都是由在座的各位成员自己提出来的。在研讨的过程当中,它的议题也是由大家贡献和不断更新的。
另外一点,我们还希望变成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国际化的信息交流。在这之前,我们也已经跟国际的新媒体协会和几个比较注重新媒体发展的使馆,还有国际的互动电视大会每年举行国际的研讨会和交互式电视评比等等,我们都跟他们建立了联系,不断地会有一些国际性的最新信息,以及一些国际的合作方,包括创投的合作方,跟会员进行信息的交流。今天恰好是法国使馆和法国电信有相关的合作意愿的朋友,包括互动电视协会的一个负责人,他们本来想来跟大家沟通一下,今年下半年度搞一个国际互动电视的合作,今天恰好在外地,赶不回来,就调到了下一次。我们会陆续在沙龙里安排这样交流合作的平台。
会议开始之前,我还要感谢几位朋友,虽然他们想“潜伏”起来,不愿意说出来他们的名字,但是今天能够坐在这里,还是应该感谢他们默默的付出和支持,他们是英特尔的孙瑶先生、央视网的孙喜庆先生还有中青出版社的郝志舟先生,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几位学生,包括杨洋和李铁柱,由于他们的支持,甚至是潜伏起来的支持,才能使我们不断地执行下去这些好的想法。希望在座的所有朋友能够不断地把理念贡献出来,我们搭建一个长效的平台。
言归正传,今天的话题是通讯媒体化和媒体的通信化,这个题目所有来的人,都说我们是来学习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前沿的话题,可能需要每个人交互,每个人都是学习者,也是发言者。今天我们介绍一下出席的各位朋友,以往的论坛大家会隆重介绍参加的嘉宾,其实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由于自己资深的业界背景,都是不同层面的专家,为了更好地交互,以先生和女士的称呼来介绍大家,主要是让大家知道彼此不同的领域,我们有广电的,有电信的,也有传统媒体的,但是都关注新媒体,并且正在从事新媒体实践工作的。第一位发言人是来自中科院的侯自强老师。来自于歌华有线的罗小布先生,英特尔的孙瑶先生,中国广播影视的祁海琳女士,SUN的邵正强先生,完美时空的刘航先生、CRI的赵健先生,中国普天集团的骆训赋先生,汉能投资刘昊飞先生,央视网的孙喜庆先生,格兰研究的韩凌,中移动的林琳,中国传媒大学的任孟山先生,《中国青年报》的郝志舟先生,蓝驰创的投陈维广先生,微软的沈嵘先生,北京青年报程铁良先生,《环球企业家》杂志的张亮先生,中国电信的杨成先生。还有几位朋友等会儿会赶过来,我们主要邀请的成员都已经到位了。 深度对话:通信的媒体化与媒体的通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