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数字电视共发展79户,其中城区有9户。”10日下午6点,射洪广播电视局局长冯瑛的手机准时收到一条短信,这样的短信每天下午都会向她“报道”。她告诉记者,早在去年,射洪已成为全省首家广播电视无缝覆盖、有线电视基本户户通的县,“目前我们开始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已走在全省的前面。半年来全县已有7500余户数字电视用户,在农村推广得尤其快!”
提前两年完成2083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大力推广数字电视,打造乡土品牌栏目,推行三网融合,把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射洪县已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县级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评价,其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破解瓶颈
垂直管理形成发展重拳
11日早上6点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悠扬的钟声畅响在射洪县太和镇王爷庙村的上空,村里渐渐热闹起来。村广播站站长陈志刚说,“设在田间地头的大喇叭,从2004年起,每天播放三次共7个半小时的广播节目,它的定时播报,已成为大伙儿最好的‘闹钟’。”
几乎同一时间,射洪县柳树镇广播站站长谢冲开始检查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大屏幕显示,电视信号输送正常。他告诉记者,该镇有线电视用户有1500余户,“基本上有人住的地方就有电视看。”
6年前,射洪的大部分地区还“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县、乡镇、村分级办分级管理,建、管、用不统一,出现建了坏、坏了建的恶性循环,百姓怨言很大。”冯瑛说,缺乏制度监管,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是当地广电系统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3年起,射洪率全省之先,将乡镇广电站人、财、物全部纳入县广播电视局垂直管理。
如今,全县已有有线电视网络达1万杆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9.7万户,覆盖率95%以上,农村广播覆盖率100%,居全省前列。
自办栏目
金点子促农民致富增收
“以前尝试过很多项目,但做啥亏啥,从射洪电视台《红土地》节目里得到致富信息后,我开始养梅花鹿,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见到记者,射洪县柳树镇某鹿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兵讲起了自己的生意经。几年前,他无意间看到射洪电视台的自办栏目《红土地》,并根据有关信息,从东北引进10只种鹿开始养殖。如今,他的驯养繁殖基地已拥有400多只梅花鹿,形成集养殖、生态旅游、鹿产品开发、餐饮连锁于一体的经营实体。
除了栏目让百姓得到实惠和享受,通过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线路载体,射洪还在金华镇陡磨子村、柳树镇竹林村等地建起了10个让农民免费使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多网融合
显现数字化新农村雏形
“按照‘市场化运作,有条件转换’的思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在数字电视、电话、互联网上。毕竟我们早在几年前就铺设好优质、健全的网络系统,只用来搞有线电视非常浪费。”冯瑛说,“就好比一条8车道的高速路,现在只用了有线电视这一条车道——增值业务的空间非常大。”
据介绍,2008年底,全县有线电视的年收入达3100万元,县广电局在去年“5·12”特大地震后,几乎靠自己的能力就将受损的基站、信号台恢复重建。
在推进多网融合过程中,县广电局下属的网络公司利用已铺设好的网络,采用先进的光纤宽带接入技术,今年年初,成功实现了互联网信号、电话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的并网传播。“广电局增加了业务种类,老百姓降低了使用成本”。市民陈宇说,家里的电视、电话、电脑只用一根线,效果好价钱更实惠。
“宽带化和‘多网融合’已经是趋势,发达地区的广电系统也已开始尝试,但我们已经领先。”冯瑛说,“明年力争让数字电视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各达到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2万户,整个系统收入超过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