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力度加大,速度加快,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性进展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广播影视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贯彻好、落实好《规划》,就要紧紧抓住影响广播影视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和势头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度,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为广播影视大繁荣大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1.加快推动电影体制改革
当前,电影产业改革的重点,一要深化电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理顺地方电影管理体制的通知》,抓紧完成电影行政职能调整划转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实现广电部门对电影统一归口管理。这项工作涉及24个省区市,目前已有11个全面完成。没有完成的,要抓紧推进。已经完成的,要着力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推动发展。二要加快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央明确提出,电影制片厂和各试点地区的电影公司、影剧院等经营性单位,今年要完成转企改制。目前,全国35家需要转制的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已有22家完成转制;全国省级电影公司中需转企改制的有28家,已完成转制20家。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总局明确规定,国有电影制片厂年底前没有按期完成转企改制且未出品新影片的,将不再核发摄制电影许可证。三要加快电影院线制改革。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已有城市电影院线35条,影院1615家,银幕4394块。要紧紧围绕提高国产影片市场占有率,以资本为纽带,以影院规模化连锁经营为方向,着力发展跨区域院线、数字院线、农村院线。四要积极推动国有大型电影企业上市工作。国家广电总局已将中影、上影、长影三家企业列为重点培养和支持对象,同时明确支持中影星美院线、上影联和院线分别与中影、上影捆绑上市,并积极推动四川太平洋、北京万达、中影南方、广东金逸等院线公司上市。目前中影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成立股份公司等工作,上市步伐明显加快。总局正在抓紧制订《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推动适时召开全国电影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电影改革发展工作。
2.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改革发展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改革发展,对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趋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总局已制定发布《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有线网络的改革发展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尽快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一要加快全省性网络整合。目前,全国已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完成或基本完成全省网络整合,三分之一的省份开展部分网络整合,三分之一的省份处在整合启动或方案酝酿、研究阶段。北京、陕西等网络公司已经上市。要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加快有线网络整合步伐,到明年年底基本实现一省一网。同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网络公司跨省重组扩张,力争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在全国形成几个大型有线网络骨干企业。二要加快数字化整体转换。目前,全国已有青岛、杭州、深圳等100多个城市完成整体转换,广西、宁夏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5000多万。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到2010年,直辖市和东、中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到2015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要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三要加快大容量、双向交互改造。目前全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已超过2400万,为电台电视台开展互动点播等多模式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总局已与科技部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该项目已在上海率先启动。下一步,总局将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加大投入,努力建成全功能、全业务网,加快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过渡。已经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区,要加快双向改造步伐;尚未完成整体转换的,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直接向双向化过渡,特别是新推广的机顶盒必须是双向的。到2010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有线网络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2011年底,大中城市城区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其他城市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12年底,全国城市有线网络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力争达到80%以上。
3.加快推进制播分离改革
目前,除个别西部地区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不同程度地启动和实施了制播分离。部分地区制播分离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制播分离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为加强对制播分离改革的指导,总局日前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下一步,要按照文件要求,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制播分离改革。一是明确范围、重点突破。要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为重点,着力在影视剧、影视动画、体育、科技、娱乐类节目领域开展制播分离。二是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可以按照“先台内、后社会”的办法,组建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也可以采取委托制作、联合制作、社会招标采购等形式,引入市场机制。三是深入推进节目播出机制改革,改变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要完善节目评估体系,建立面向多主体、多渠道的节目订购采购、择优播出机制,实现节目供应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四是推进节目制作经营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电台电视台要将可以剥离的节目制作业务和机构从现有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FS:Page]来,组建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经营公司。要延长和完善产业链,除了为本台提供节目外,还要积极面向其他电台电视台,面向网络、音像、移动等多媒体市场,面向海外市场开展节目营销,打造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节目内容品牌。要围绕内容品牌,积极推进多媒体业务以及广播影视内容相关产品、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版权交易。要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广告创收的单一赢利模式,使节目制作经营成为电台电视台重要收入来源。五是深入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台内事业产业分类运行管理的新模式。电台电视台要按照“两分开、两手抓”的要求,通过制播分离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台属事业产业统筹协调、分开运行、分类管理、整体发展的管理运营机制。六是深入推进台内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要结合制播分离,改进培养方式,拓宽培养渠道,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推进台内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机制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和机制。七是强化政策保障,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总局鼓励播出机构开展跨地区合作,合办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频率频道,联合开办节目公司,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专业人才和管理模式的资源互补;鼓励电台、电视台拿出一定比例的播出时间从市场购买节目,对台属转企改制公司制作的节目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应优先购买。
4.加快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市场经济必须要有竞争主体。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就是打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法人实体的重要举措。这是衡量改革是否实现突破的重要标志,必须真改、真转,避免用机制转换代替体制创新。一是积极推进经营性节目制作单位转企改制。目前,天津电视剧中心、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已完成转企改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在进行,年底将完成转企工作。尚未完成转制的省级电台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剧制作机构要加快转企步伐。二是积极推进广电系统出版社转企改制。总局已制定《广电总局所属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其中,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转企改制方案已经总局批复。地方广电部门也要按照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年底前完成所属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三是积极推进央视网、广播网等广播影视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要借鉴商业网站经营方式,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竞争力、增强影响力。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四是积极推动有线网络运营单位转企改制。目前还有部分有线网络运营单位是事业性质。要在网络整合的同时,加快转企和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培育市场主体。在转制为国有企业后,还可以进一步吸收战略投资者,成为股份公司,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