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坚决禁止涉性广告。(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广电总局叫停涉性广告,其背景显然是荧屏之上渲染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性器官和吹嘘性药功能等“五性”广告已泛滥成灾。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坚决禁止涉性广告。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决抵制并自行清理宣传壮阳、提高性功能的医疗、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不良广告。对仍违规播出的,一经发现,将直接给予暂停商业广告播出的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曝光。(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广电总局叫停涉性广告,其背景显然是荧屏之上渲染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性器官和吹嘘性药功能等“五性”广告已泛滥成灾。这几年,一些广电媒体为了一点“经济效益”,甚至连“擦边球”都懒得再打,干脆赤裸裸制作播出“淫秽不堪”的涉性广告,说他们实际上已成了“黄货贩子”,恰也不是夸张。现在广电总局终于出手,喊停涉性广告,要清理门户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广电媒体滑到“黄货贩子”的地步,并不是一天两天之间,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到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有关监管部门又做了些什么?形容制度的形同虚设,有议论讽曰,“出了事才有事,不出事就没事”。而从涉性广告的泛滥看,其实已不是“不出事就没事”了――黄货天天在荧屏上鼓噪,这还能叫“没出事”么?
事实上,这几年广电总局的喊停从没少喊,比如几年前,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淫秽不堪的涉性广告,广电总局就发了禁令,并通知各级广电机构不得播出此类节目。可惜喊停到头来又成了喊而不停──否则又怎么解释今天的又一次喊停?至于暂停商业广告播出,我们同样也不陌生。比如宁夏电视台和甘肃电视台,几年前长期顶风而上播放违规广告,广电总局甚至连续三次指名道姓喊停,但它们却置若罔闻。于是广电总局终于封杀了它们的广告播放权。但这个封杀连头带尾才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封杀,和长时间的屡禁不止相比,其违规成本实在是太低太低,与违规收益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封杀,自然只会产生封杀也不怕的导向效应。
既然喊停虽多,最后都成了“稻草人”;既然有恃,自然无恐,这个道理,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公众谁也不愿看到广电总局喊而不停,因此格外希望广电总局这次的严禁是真严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