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NGB的技术构成时,我提出一个观点:并不是只要技术先进,就能得到市场认可。有些新技术虽然很好,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获得普遍应用,如八十年代日本开发的模拟制高清电视;而有些技术,已经广泛使用了近一个世纪,未来也还会继续使用,如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因此我认为,技术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技术本身是否适用,能否被市场广泛认可。而且,越是成熟的技术,其二次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低廉,加上性能成熟稳定,越是容易被用户认可。
NGB面向的课题是数据传送和管理,它有四个大的组成部分:前端设备、终端设备、传输网络、管理系统和软件。本文讨论终端设备。
我为NGB的终端设备做一个定义:放置在用户家中的“家用多媒体数据服务器” ( Family Multimedia Data Service,简称MDS),负责接收、存储、管理多媒体数据;它的一端与城域网连接,构建与外界的高速数据通道;另一端则是家庭内部网络,支持家庭内的众多数码家电,如数码电视、MP3/MP4、手机、数字电话、PC电脑等等。
MDS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自带160G以上的硬盘空间,可以存储至少100小时的视频类节目,以及其它的图片、音乐、文本资料等,而且每天可通过外部网络自动接收、不断更新。这些内容足以满足绝大部分观众的需要,尚有少量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则通过点播(NVOD)获得。
MDS具备自动包过滤功能,一个下行的广播频道,每天24小时可传输的数据量非常的惊人,达到200GB以上,要每天全部接收这个数据量,任何硬盘都会爆满。因此MDS具备自动数据包过滤功能,只接收你选定的数据包,丢弃你不需要的数据包,就像你去商场购物,你只会买你需要的,而不是把商场内所有的东西搬回自己家。此外,MDS自带的管理软件也会自动清除过期的数据包,维持可用数据存储空间在最小值以上。这些工作都是MDS自动完成,如用户不想参与,可以不参与.
此外MDS还解决了另一个关键问题:MDS采用一对多的工作模式,其构建的家庭网络可同时支持家庭内部所有的数码家电,而且采用按内容收费的计价方式,这是最公平合理的交易方式。而目前的数字电视模式,一机一终端,你看电视当然要交费,不看电视也还是要交费;当你决定在客厅里安装机顶盒后,就不能在卧室里看电视,否则你必须再买一台机顶盒、再交一份收视费(霸王条款之经典)。
MDS的技术基础是加入了三个协议层:数据层、应用层、管理层。数据层将TS码流解包、解密,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包,应用层则是将数据包还原成具体的应用,如视频类数据包用电视还原、文字类数据包可用电子书还原等等,当然用一台多功能的数码电视也可以还原所有格式的数据包。管理层的作用是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实时接收、包过滤、CA解密、数据的存储与销毁、数码设备接入认证、MDS设备维护等等。这三个协议层是开放的,至少是有限度开放,这是形成产业链的必要条件。由于这三个协议层的存在,NGB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和争端:数据包的格式之争、CA方法的多样化、增值业务的模式、未来的功能扩展等等。(借用了许多IP的技术理念)。
应用层也可以整合到具体的数码家电中,形成一体化的数码家电,这些数码家电通过家庭内部网络与MDS连接,经过必要的权限认证后,可以从MDS获得丰富的多媒体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还原成具体的应用。这一特点允许开发商研发各种功能的新型家电产品,形成新的应用、新的市场。应用层还可以借用大量的现有技术,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
以上的讲述中,我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技术细节,原因是我倾向于NGB做成一个上层的应用系统,这个应用系统尽可能的与底层的TS传输技术无关,也就是说NGB可以不受或尽量不受未来技术进步的影响,长久地保持应用系统的稳定。现在是普遍用铜缆进户,未来可能是光缆进户(FTTH)或用无线方式(卫星)进户,这种改变是物理上的数据链路的变更;将来还会出现比TS更好的数据传输技术,如带宽达到1G,但却不能在现有的传输设备和网络中传输;这些都可以通过加装通讯模块的方法予以解决,且这些模块还是可以选装的,并不规定所有用户都必须立即更新。就像电信的IP网络,同样是上网,可以选择10M光纤入户,可以选择2M的ADSL,也可以选择56K的MODEM,功能不同、服务不同、价格也不同,各人各取所需;同时技术和设备的更替也是循序渐近,用更好的性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整个过程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
正因为NGB是一个上层的应用系统,所以NGB即可以在双向广播网络中应用,也可以在单向广播网络应用(在单向网络中,可以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回传用户的点播要求和反馈意见,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经常会用,如“超女”)。
以上是我个人之见,欢迎讨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