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CN记者现场了解,在今年举行的“IBTC2010”论坛上,到会的嘉宾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媒体让生活更精彩”,纷纷谈了对新媒体发展前景的看法,详细解读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杜百川在发言中指出:“传统媒体必将发生变化,并预测到2014年大部分广播将消失”。消费者将更多转向互联网源的视频而减少传统广播内容的观看,到2020年左右由IP网络存储和分配的视频内容将超过传统的电视广播。
无独有偶,微软CEO Steve Ballmer也曾说过:“迅速改变的大环境将完全改变目前媒体、市场、机构和出版业,目前我们认为的所有是媒体的东西,不管是报纸、电视或互联网将全部数字化并以IP的方式传送到目的地,传统的媒体都会消失而被互联网个性化的媒体环境所取代。Ballmer预计将来的媒体必须适应用户的个人兴趣,并要足够的窄以满足观众的需求。BOb Liodice也表示:“将来的广告会更加集中在互联网上。
侯自强指出:“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传统媒体将向新媒体演变最终和新媒体融合,在此基础上新媒体向网络媒体方向演进,由单一平台内容提供商向多平台内容提供商多终端分发转变。”
新媒体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确有着绝对性的优势。
1)形式多样,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2)接受群体的普遍化,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式,通过网络通晓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动态。
3)业务合作全员化,上海文广传媒与中国移动的联姻为新媒体拓宽了业务发展的渠道,由此移动传媒步入寻常百姓的视野,各大报业集团纷纷与网站合作,通过物联网技术、3G技术、跨媒体运作等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互动起来。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单纯业务合作,而是即将形成全媒体的战略格局。
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
在本次“IBTC2010”的论坛上,《计算机世界》报执行社长包冉上台演讲的第一句话便是“请大家为平面媒体默哀一分钟”。原因在就在于新媒体的崛起,以平面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开始趋于没落,例如:1922年创刊的《读者文摘》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如今却面临着申请破产保护的境况;创刊于1929年的《商业周刊》在140个国家里拥有480万读者,面对网络的冲击,一步一步走向没落;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洛杉矶时报》竟然走到了停刊的地步。
目前,中国有1.55亿人用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比阅读传统书籍便宜。据DVBCN记者了解,购买一本书的费用在1至10元人民币之间,按章节购买的费用在每章节0.04元至0.12元。 中国移动数据部总经理高念书向DVBCN记者透露,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业务从2009年10月份开始在浙江等七省试商用,1500万的用户访问了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平台。这样的数据还在不停地增长,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出版业面临革新。
华盛顿邮报近日宣布将出售旗下连年亏损的《新闻周刊》,《新闻周刊》网站在其首页刊登了有关出售事项的声明。在声明中,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唐纳德·格雷汉姆称,在2007年至2009年,杂志亏损创下纪录,在2010年,这份杂志仍旧还会亏损。他说,鉴于当前的局面,这本杂志可能更适合于在别处安生。”
传统媒体的突围
新媒体强劲的发展势头已将传统媒体逼到了风口浪尖的危险境地,传统媒体面临了一个单项选择题——“变则通,不变则亡”,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演进已是必然趋势。一场变革势在必行!
今年6月,安徽商报推出中国第一份3D报纸广告,在3D报纸广告特刊中,所有广告全部由铜版纸印刷,图片均进行了3D立体影像处理。安徽商报大胆尝试,成功实现了3D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首次将其转化为市场价值。蒋克平社长表示,在推出第一份3D报纸广告后,将对读者、市场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并将陆续尝试推出涉及汽车、家电、旅游等各行业的3D报纸广告,将3D报纸广告推向成熟。
创刊数十年的杂志《知音》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积极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突破发展瓶颈,以内容谋生存、以质量和创新求发展。目前,知音集团正在积极准备改制上市,并为改制上市后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音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总资产规模达100亿元、年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从而将知音传媒集团打造成为双百亿国家级“航母”型出版企业。
[FS:Page]结束语:
新媒体似乎就是为冲击传统文化而存在的,它承载着移动化、便捷化、方便化和流动性强的优点向全球覆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色彩,也促使传统媒体发生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融入了新媒体的优势,同时也完善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流动的信息能力能为群众奉献更好的服务,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是深度发展媒体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