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国家标准今年底有望在光谷诞生。这项标准和一个产业的命运息息相关。10月9日,记者从东湖高新区获悉,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Next-generationVersatileDisc),已在光谷研制成功,目前正在国家信息产业部报批国家标准。一旦通过批准,它将在即将到来的高清电视时代大显身手,并将影碟机厂商从国外厂家居高不下的专利费“压迫”中解放出来。9月22-25日,第六届机博会在汉举行,一直深藏不露的NVD一展芳容。在东湖高新区的展台前,不少市民盯着色彩鲜艳的大屏幕看得津津有味。参展方介绍,这就是新一代NVD的样机,它的模样与普通DVD差不多,清晰度却超过DVD的4倍。据悉,这台样机问世于今年7月。不过,它的研制从2004年11月已悄然启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国内从事光存储技术的顶尖研发单位联手进行技术攻关,接连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专家介绍,今年在机博会上露面的NVD样机,可正常读取12GB高清盘片,实现1920×1080i高清播放,同时形成了包括盘片、伺服、光学头等技术在内的49项核心专利。NVD不再沿用DVD的物理格式,而是采用音视频编解码方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家认为,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构建起高清视盘机产业体系,对我国光存储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高清视盘机技术和产业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发展规划。
解除专利费之痛
NVD样机一经问世,就有国内10多家影碟机厂商,向NVD项目的实施单位武汉光谷新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抛来绣球。迫切心情的背后,是国内所有影碟机厂商挥之不去的专利费阴影。武汉光谷消费电子工业园副总经理张旭南感慨:“这几年,影碟机厂商挣的都是血汗钱。”他说,几年前还在为争夺央视标王大打出手的影碟机厂商,现在出奇地低调。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的手中,每生产一台DVD碟机,就要交给国外厂家专利费接近10美元,自己所获利润不到区区1美元。信息产业部的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DVD的最大生产国,DVD全球年产量一亿台以上,我国产量占全球80%以上,我国DVD生产企业每年向国外缴纳专利费高达30多亿人民币,比全国DVD生产企业利润总和高出4到5倍。目前我国DVD产业发展步履艰难,已有一百多家DVD生产企业倒闭,余下的企业只能靠收取少许的加工费维持生存。随着NVD的问世,这种尴尬的局面有望结束。武汉光谷新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白宁表示,并不排除与国内厂商合作生产NVD的可能。赶走“专利收费”这只拦路虎,国内影碟机厂商充满重振雄风的渴望。
抢占高清市场先机
欧阳白宁认为,在即将到来的高清电视时代,停留在模拟时代的VCD、DVD面临着市场大幅缩水的危险,NVD将抢占高清市场的先机。5年以后,高清视盘机将占据国内影碟机市场50%以上的份额。今年9月,国家发布的《“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国将于2008年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2010年基本完成东中部地区县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根据中国赛迪公司(CCID)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来三到四年内为数字高清电视机配套的高清视盘机国内就需要2000万台左右。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迫切需要大量为数字电视下载和盘片播放的高清视盘机。欧阳白宁介绍,NVD具有加密防盗技术,能向下兼容DVD、VCD、CD。NVD光盘容量是DVD光盘的3倍,双面存储高清晰影片超过120分钟,清晰度超过DVD的4倍,可以和国外标准相抗衡。欧阳白宁信心在握的是,与国外采用不同技术方案的同类产品(蓝光技术)相比,NVD的音视频质量与其不相上下,但价格却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10,单机售价约在1000元左右,能够为国内消费者广泛接受。据其透露,目前已完成NVD产业化所需的重大技术攻关成果:今年2月完成高清视盘机商用样机的总体设计,7月生产出第一台工程样机。今年10月至12月,将完成产品3C检测许可,并完成5000台的小批量生产任务,明年完成80万台整机的生产及销售。欧阳白宁称,未来三年内,NVD将在光谷形成年产120万台以上的生产规模,实现销售额10亿元以上,直接带动光谷光学头、盘片等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并有可能通过授权生产销售等多种方式,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