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专家:面对鑫诺2号的失败 大家不必就此失望
东方早报 | 俞立严 | 2006-11-29 09:23
“偶尔一次的失败,是很自然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孟执中说。
昨天,针对我国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出现故障的消息,这位上海航天专家、“风云一号”卫星的总设计师在接受早报专访中坦言,航天卫星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对可能的失败人们应该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
  
  他同时说,太阳帆板只在卫星中占有很小的重量,而出故障的定点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虽然未参与“鑫诺2号”的设计与制造,但是孟执中还是对故障事件表示了关注。他介绍,我国卫星分为两种,即不定点的遥感式气象卫星和定点的转发式通信广播卫星,风云卫星系列属于前者,而“鑫诺”系列则属于后者。
  
  据有关报道,此次“鑫诺2号”正是在定点过程中出现故障,对此,孟执中介绍,定点过程是指类似“鑫诺”这样的卫星发射上空后,要使它在赤道上空的某个位置静止下来,整个过程需要地面科研人员的密切配合,需要经过多次变轨,有的卫星定点需要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比较复杂。而对由此受影响的卫星关键部位太阳帆板,孟执中说,其核心是太阳能电池,虽然也是科研人员比较重视的部位,但是它本身一般只有几十公斤重,其技术本身也比较简单。
  
  对于“鑫诺2号”的故障,孟执中表示,故障分有两种———能挽救的和不能挽救的,卫星升空后的某些故障的确可能是没办法解决的,但面对失败,大家也不必对航天事业就此失望。“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发射卫星第一发几乎就没有成功的,失败多得很。”孟执中直言,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卫星的发发成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丧失对国家航天事业的信心。
  
  “即使是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发射那么多卫星,依然也不能保证100%的成功率。”孟执中认为,按照我国目前的航天水平,科研工作的失败率不可能为零。“鑫诺2号”作为新研制的卫星,我们更需要从它的故障里吸取经验,继续努力。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