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虽然市场广阔,但是需要时间来培养,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数字电视不再是完全的政府支持和垄断,面对IPTV等竞争,所以需要更多的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契合客户的需求。
我认为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中应该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1、 整体转化需要速度
现在的中国电信,在固话业务严重萎缩,固话产品步入衰退期之际,2005年初开始将自身定位于宽带业务运营商,就不断的尝试通过各种手段绕开政府禁令,想方设法运营IPTV。
特别是9月1日,中国电信在上海与取得IPTV牌照的内容提供商上文广的合作,已经介入IPTV运营 (见行业观察——电信与文广合作框架初现 IPTV营收分成确定)。
并与内容提供商确定了非排他性原则,明显透视出:中国电信是运营主体,中国电信可以在其网络基础上增加其他内容提供商的内容。
面对如此格局,数字电视运营商及各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中国电信的目的是希望尽快介入市场,在数字电视尚未成熟之时,就希望借助其强大的品牌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服务优势与数字电视竞争,抢夺客户。所以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速度,在现今政府政策尚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时候,尽快发展客户,形成数字电视庞大的客户群体。
2、 整体转换不能为了转换而转换
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程中,其实更多关注的是为了达到政府的要求,为了转换而转换,没有关注企业将来的发展和走向。
数字电视接受需要通过机顶盒来实现,现在来看主要分为三种机顶盒:基本型(单模)、增强型(双模)、高清专用。基本型只能实现付费频道的接受;增强型可以实现互动,即可以点播具体的单个节目,电视BBS,及在双向网络支撑下可实现手机互动等;高清型现在主要是中数应用,为了实现中数的高清频道的商用。
不同的机顶盒的投入大小有差异,增强型成本相对基本型高,在网络运营商现在大部分采用的安装机顶盒转换模式下,网络运营商的投入相对较高。所以很多的运营商为了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整体转换目的,倾向于选用基本型机顶盒。
我认为,这点非常危险!
数字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互动,基本型机顶盒只能接收频道,是无法实现这两个特点的。所谓的付费频道与其他卫星频道差异不大,甚至有些网络运营商在原来的有线模拟信号中剥离部分频道,放置到付费频道中。部分影视类付费频道内容相对有优势,但价格昂贵,客户不愿尝试。直接导致客户感受不到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益处,认为数字电视是欺骗,政府在做无谓的事情。(我看到有群众揭示出广西数字电视的15大罪状,在工作中也亲身经历到)
我想提醒网络运营商的是:不同的机顶盒的投入决定了将来不同的收益,投入是有回报的,在转换的规划中,就要注意区分客户的层级,将基本型、增强型机顶盒同时投入市场,在一定的范围把单向网络改造为双向网络,采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客户选择,既通过基本型机顶盒的低成本实现整体转换,也能通过增强型机顶盒实现将来的业务收入。避免在将来的互动业务发展迅速之时,还有进行二次投资、二次销售,那时将客户的基本型机顶盒更替为增强型机顶盒的成本更高。
3、 整体转换同时要关注业务的发展
网络运营商现阶段关注的是进度,是转换的客户数量,大部分的网络运营商在安装好机顶盒之后,就没有了动作,接下来就期待坐收数字电视收视费,通过在原来模拟电视收视费基础上增加的数字电视收视费来回报企业的投入,这点同样失去了数字电视的意义。[page]
现阶段数字电视卖的是节目,没有节目内容,那就没有数字电视,客户就没有感知。
所以网络运营商应该是加大整体转换的力度的同时即刻销售数字电视节目,这样对客户对企业、对数字电视产业都有益处:
客户在转换为数字电视之后,能即刻收看到自己喜好的节目,则可以真正感受到数字电视的优势,对自己带来的好处,就不会有强烈的抵触转换的情绪;
网络运营商在做数字电视转换的同时,销售数字电视节目,直接对企业带来销售回报,并培养了客户的消费习惯,这同时也节省了需要第二次与客户接触销售节目的成本,对企业意义深远;
如果不在转换同时销售节目,客户就会直接认为数字电视对自己没有好处“它只是一个政府认为是先进的、但是对我没有意义的技术”,直接产生排斥心理,对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有障碍。
作者在DVBCN的博客地址:/blog/user1/13972/archives/2007/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