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人民网--北方传媒研究 | 2007-01-18 17:21

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产业发展处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了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最前沿成果,是中国电视产业走在最前面、改革步伐最快、取得成绩最突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无论从整体规模、经营现状还是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剧产业都是我国电视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1. 电视剧产业链已经完善,产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的我国电视剧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链各个主体逐渐清晰,产业链发展比较完善,是整个电视媒介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在内的,有电视剧制作方、购买方、播出方、观众和广告客户等多方参与的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形态。

  从产业规模来看,全国电视剧产业每年投资额可达30多亿元,2005年达到40亿元,2005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机构中,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单位有121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单位有1505家,电视剧产业从整体上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生产数量逐渐上升近几年随着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扩大,电视剧产量也在逐步提高。2001年,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集数约为8877集;2002年获得发行许可的约为9005集;到了2003年全国电视剧完成量突破万集大关,达到10381集;2004年,中国电视剧产量已经达到五六百部12000多集;2005年全国各类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514部12447集。

  3.电视剧投资与回报

  现代剧的制作成本一般在25~35万元/集,古装剧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一般为40~45万元/集,而一些大制作电视剧投资额都在50万元/集,甚至60万元/集。从整体上看,电视剧生产供大于求,属买方市场。电视剧市场主要分四个层面:一是中央电视台,二是省级电视台,三是省会电视台和其他城市台,四是海外市场。中央电视台是惟一的国家电视台,由于它的垄断性,制作方更看中它的影响力与社会效益。再加上付款比较及时,一般情况下,片酬较低,利润较少,成本之外略有盈余。

  省市电视台市场,如果片子质量好,发行得好,一般高于中央电视台,但是要经受发行成本高和回报周期长的考验。同时也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垄断式经营的问题。一家不买就失去了一个城市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一般欢迎古装戏、历史戏、名著改编等,农村戏、现实题材很难打入海外市场。

  4.电视剧生产与播出之间形成供大于求的矛盾

  2005年全国共制作生产电视剧514部12451集,其中央视播出79部1855集,分别占总量的15.4%和14.9%;省台播出157部4034集,分别占总量的30.5%和32.4%;地方台播出80部1893集,分别占总量的15.6%和15.2%;待播剧目36部884集,分别占总量的7%和7.1%;未播剧目93部2341集,分别占总量的18.1%和18.8%;未调查到剧目69部1444集,分别占总量的13.4%和11.6%。2005年制作生产电视剧的播出、发行总量为445部11007集,分别占总制作量的86.6%和88.4%。如果按照35万元/集的平均价格计算,则2005年电视剧市场交易总额为38.5亿元左右,与全年电视剧投资总量的40多亿元的规模相比,电视剧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一方面,电视剧生产总量与播出总量之间存在供大于求的关系,另一方面,电视台的黄金档又经常会出现重播剧的现象。这就形成了电视剧在生产总量上供大于求,而精品电视剧求大于供的特殊局面。因此坚持精品生产是生存发展之必须。

  5.首播剧、独播剧形成产业运作新的模式

  从2004年开始,电视台加大了对独播剧、独家上星权的争夺,这种现象在2005年比较突出。2005年湖南卫视以800万元的价格独家购买了韩国电视剧《大长今》。2006年浙江台斥资5亿元购买了独播剧。从发展趋势来看,2006年电视台增加了对独家剧的投入。[page]

  2005年,电视剧交易中出现“以点论价”的方式。“以点论价”,是指电视剧买卖双方——主要是指制片方和电视台,根据收视率,即“点”的高低,最终决定价格的一种购销方式。这种依照收视率高低“以点论价”的电视剧买卖方式,1999年5月在上海最早试行。当时,上海电视台购买的是电视剧《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此后,北京、重庆、安徽、江苏等电视台也相继尝试了这种机制。到2004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也开始尝试推行“以点论价”的购销机制,并在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影视节目展中以此法收购了商贾题材剧《龙票》。至此,“以点论价”在沉寂了一段时期后又成为业内热门话题,引起了关注和重视。电视剧《龙票》作为全国首个与中央电视台签署协议,以收视率决定购买价格的电视连续剧,最终全部43集的平均收视率只有1.4%,这与开播前合约中规定的基础线3.5%相差甚远,制片方因此蒙受了100多万元的损失。同年,《梅花档案》在北京台播出,第一周的收视率就达到10.1%,第二周上升到15.4%,平均收视率为13.8%,成为当年北京台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同时,也从“以点论价”中得到了市场带来的实惠。

  6.数字技术兴起扩大了电视剧播出平台

  数字媒体在2005年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从理论上讲会拉动电视剧的需求,但是从短期来看,由于用户量、技术标准等众多原因,这种推动力还没有体现出来,预计在未来5年内,数字媒体的成熟会对电视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业内把新出现的节目传播形态称作“新媒体”业务,主要包括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等。

  截至2005年11月,全国共开播付费影视频道18个,其中11家以电视剧为主。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在100万左右,网络电视拥有5300万宽带用户的基础,而3G时代到来将使手机电视进入更多普通手机用户手中。高清电视作为数字电视的业务之一,也是电视剧版权销售的另一通道,目前央视和上海文广都已推出高清频道。

  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中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剧播出平台得到极大的延伸,新兴的电视媒体形式包括数字付费电视、VOD点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等。在这种电视剧拥有多样化出口的趋势下,电视剧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契机,其生产、交易和盈利模式也将发生适应性的调整。

  二、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势预测我国电视剧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型,正在步入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的阶段。实际上,目前我国电视剧制作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在国际主流影视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已经成为制约电视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整合资源、壮大规模、产业模式升级,从而做大做强就成为电视剧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电视剧市场化程度将继续增强

  电视剧产业在电视产业和内容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它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电视剧市场是我国电视节目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剧交易占全国节目交易总量的90%,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剧为电视广告市场贡献了最大的收益。

  随着各种渠道资金的大量涌入,电视剧生产将会越来越活跃,精品难求的局面也会得到改观。电视剧市场化运作必将逐步增强,以适应电视剧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

  2.政府监管更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
  电视台是国家的舆论宣传阵地,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政府对电视剧的监管力度不会放松,会加强对电视剧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注重对电视剧事业的微观管理。

  近几年,国家广电总局极为重视电视剧产业的良性发展,建立健全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规范市场流通。2004年专门成立了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负责电视剧的生产、交易和播出等方面事务的管理和监控。2004年,颁布了《黄金时段不得播出渲染凶杀暴力涉案题材影视剧的规定》,对净化荧屏、引导制作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影响。总局发出的《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遏制了实际创作中出现的歪曲英雄、误读原作的创作倾向。2005年,总局对合拍剧的政策也进行了相关调整。在管理工作中,撤销了34家电视剧制作机构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资格,吊销了一家甲种证机构资格。[page]

  以上措施对电视剧产业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政府对电视剧的市场监管宏观上调控,微观上调整,以期使电视剧产业能朝着更为良性的发展方向前进。

  3.电视剧产业链趋于成熟完善

  我国电视剧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型,从资本的投入,制作公司的电视剧生产、发行到以电视台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播出平台,最终到广告商的投放完成价值回报,形成了一个上下游关系的完整价值链条。

  从投资情况看,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进一步整合,拥有强大资本实力的影视投资公司逐渐增多,来自房地产、餐饮业、化妆品、药业等各个行业的许多企业与集团纷纷投资电视剧制作领域。

  从播出途径上分析,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和卫视之间的收视大战,使电视剧的需求量稳步上升。电视台对电视剧的需求量每年在1万集左右,2005年仅中央台、省级台、省会台的电视剧首播量就超过5500集。

  一些新兴的媒体对电视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数字电视加速发展,IP电视浮出水面,手机电视也加快运营的步伐,新技术的运用导致媒介的大融合,内容的输出平台(频道)呈现几何式的增长,电视市场已经由渠道的匮乏转变成内容的匮乏,而在所有的节目中,影视内容是最具决胜意义的一环。另外,数字加密和解码技术也使电视台控制用户终端具有操作性,机顶盒的技术可以实现用户对节目的个性化选择收看,付费频道的运营方式使电视视频点播(VOD)成为新的业务模式。在点播业务中,电视剧节目的点播收视占很大一部分,这也将进一步增加电视剧的需求数量。


  目前,电视剧产业正在步入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的阶段。电视剧产业将在制作数量、播出平台、广告收入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积累经验,日益成熟,在产业运作上不断增强其自身实力。 

  三、 国产电视剧海外发行情况及其分析我国电视剧输出的主要市场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华语节目,为电视剧的海外发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古装剧,由于制作成本较大,海外发行的收入是弥补其高投入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但从2004年开始,古装剧的海外发行收入出现回落,2005年电视剧海外市场不容乐观。台湾的闽南戏逐渐占据更多的频道,现在播映古装剧的只有中视一家电视台,销售收入已经下降到了单集1万美元。其他海外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市场也在收缩。导致海外发行市场萎缩的原因有:

  1.国际版权交易规则的多元性和不稳定性是影响国产电视剧发行的因素之一,电视剧市场的国际贸易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易制度,渠道不稳定,交易的形式和价格往往随着世界电视剧市场变化而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2.国外对于国产电视剧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言及地理环境都存在陌生感,以致于全面针对海外市场的剧目相当有限,绝大部分的电视剧只是针对海外华人市场。

  3.制作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电视剧海外发行的重要因素,而制作水平又与制作费用有直接的联系。在美国电视剧里,一般剧集,成本通常在每集200万到400万美元间,最便宜的情景喜剧成本也在每集100万美元。而目前国内一般的电视剧制作费用约为每集30万元人民币,古装戏平均达到每集50万元人民币。

  近几年虽然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趋于平缓,但电视剧产量和需求量稳中有增,市场交易额持续增长,产品结构特征逐渐改良,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价格交易体系初步定型,交易双方的生存状况有所转变,资本规模逐渐扩大并趋向于多元化,广告经营额保持增长,观众层次进一步提高。尽管其在各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依然可以断定,我国电视剧产业正慢慢从起步期发展壮大,逐渐向成熟期过渡。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