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从内温州老板躲债跑路的报道很多,从中看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产生了中小企业倒闭热的担忧。这让笔者想起了正在三网融合大潮下的广电网络的处境
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有线网络运营商,虽然也叫公司,但仍然脱不了行政干预的影子,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公司,也是少数受政策保护的垄断行业之一。从这些网络公司的营收上看,一般只有几千万,或者几亿,大多整合后的省级网也就是十几亿。从中小企业的定义上看,这些广电网路公司绝大多数均属于中小企业。
在没有三网融合政策之前,这些网络公司受政策的保护,即使其经营效率低、负债率较高,因为有政策保护的稳定收入,如果需要融资,在政府的帮助下,既能受到政策性贷款的关照,也能受到银行的青睐,即使这样,广电网络公司回款慢,信用差也是出了名的。从一定程度上看,广电行业是一个靠政策要活路的行业。但三网融合政策改变了这一切,电信城市光网和IPTV的发展,让广电网络独家垄断优势不在,不论银行还是设备厂,与广电网络打交道的风险陡然增加起来。
因为已经变成了企业,并且早晚会被上面整合拿走,当地政府对有线网络的影响力将下降。政府也不再为网络公司担保了,政策性贷款没有了,嫌贫爱富的银行也开始敬而远之了。这个时候,很多广电网络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危险境地,需要学会竞争才能生存。并意识到需要把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掉。
首先是体制问题,广电网络一般附属于电视台或者广电局,长期实行行政化管理,因为受到政策保护旱涝保收,致使体制僵化,服务意识差,并不适合于市场化竞争。这是一个显性的问题,很多广电网络也已经看到了这个弊端并着手改变。中国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市场化道路,具备广电快速进入市场化的外部环境。特殊的体制也造成了对技术的不重视,广电运营商难以聚集技术人才。与广电将来的竞争对手电信运营商相比,在技术和运营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连普通的老百姓都感觉得到。
比如机顶盒不通用。高价买卖个机顶盒过条马路就不能用,在很漂亮的高级平板电视上要看数字电视还得再配个不协调的机顶盒,实在是既不方便也不美观。机顶盒为什么就不能像手机那样能够实现全国漫游,为什么不把广电的机顶盒和电视机做在一起?像手机那样能够有多种机顶盒供老百姓选择。网络电视和IPTV功能却能和电视机实现一体化,不需要机顶盒,而且还可以点播看电视,为什么广电就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广电网络还是像以前那样闭门造出一个机顶盒再强加于用户,老百姓只能用脚对广电投票了。
由于老百姓对机顶盒形态的数字电视都不欢迎,面临同样问题的不仅仅是中国广电运营商,国外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美国知名财经网站Thestreet发表的美国十大可能破产的公司中,有线电视公司就有一半。美国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实力远大于中国,就有可能一半被迫关门,中国的广电运营商如果失去了政策的保护,将会一地鸡毛,下场可想而知!
面对严峻的形势,有线电视网路要加快整合步伐,尽快统一技术标准,让终端形成市场化,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基础业务,增加对用户的粘着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