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IT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通讯展。这个展会在三网融合进行到一年多之后举办格外令人关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题,聚焦”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为主要内容。
这个展会的主角是电信运营商和电信终端、设备和软件供应商。从这个展会所传递出的以下信息,应该引起三网融合的另外一个参与者广电运营商的关注。
通讯行业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移动互联,4G通讯初露锋芒
从表面上看,这个展会好像变成了手机产品博览会。最受瞩目的是手机已经全面转向智能化,应用程序所占的分量大幅上升。这将对运营商已经建成的3G网络在业务发展上起到一个强劲的推动作用,说明电信已经进入终端+应用的移动互联时代。
从展会上芯片厂家推出的芯片来看,手机、Pad芯片所采用的芯片趋于一致,支持720P变成了标配,新一代芯片已经可以支持1080P,移动终端向高清大屏方向发展明显。例如,中兴采用英伟达Tegra3四核TD超级平板采用1280X800分辨率屏幕,可以很顺畅地观看高清视频,而Tegra3本身可以支持到1080P分辨率,在移动通讯进入4G时代之后,移动高清电视机将成为现实。
中国移动主推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下载速度可达100M,上传速度可达50M,现场演示的利用TD-LTE现场直播让人眼睛一亮:将来每个人只需一部4G手机,就可以充当现场高清电视直播采访记者了,每个手机都可以变成一个移动的电视台,很多场合也就不需要通过卫星的电视直播车了。如果中移动能够在明年快速部署TD-LTE,有望在移动互连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吸引大批高端用户。TD-LTE的部署,将引起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革命,中移动是部署4G最积极的运营商。
可以预料,4G移动通讯将彻底改变通讯产业和三网融合的竞争格局,移动密集的WiFi热点布局和即将到来的4G基站建设,促使移动光纤网络越布越密,离到用户客厅的距离只有几十米,有与中国电信“光网城市”计划撞车的趋势。本来移动业务处于劣势,又看到固网奶酪将可能被抢,电信、联通也高度紧张,从电信联通最近激进的发展光纤网络的举动可见一斑。这种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是针对广电运营商,但结果将是FTTH。届时,还处于分散经营技术封闭状态下的广电运营商,将可能看到神仙打架自己遭殃的那一幕。他们打架的武器是真真切切的高科技,并且有电信设备、电视机和手机等厂家协同,而广电的武器仅仅是各个运营商用来自我欣赏的机顶盒。
所以,广电不要拿电信当作假想敌,因为不在一个量级上。还是向移动学习,组织专家先专心致志地把自己的技术发展方向搞明白再说,切忌勿在技术发展方向的决策受到浮躁陋习的影响,要学会利用新技术提升运营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移动部署C-RAN利用云计算降低成本对广电的启示
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络是用于3G无线通信设备的必需的基于地面的基础架构,包括英特网的高速移动接入。这次展会看到中移动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叫作“C-RAN”,C的意思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Clean system)。中移动经实际应用发现,在引入C-RAN后,可以降低50%的运营成本和70%的能源消耗。
中国移动开始部署“C-RAN”标志着电信运营商云计算的开始。性能越来越高、且技术平台开放的手机终端为移动运营商开展云计算创造了条件。高性能的智能手机是中移动实施云计算的基础,与有些人所说的云计算对终端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截然相反,因为很多本地运行的程序仍然需要终端的高性能。
在人们眼中,中国移动是一个不缺钱的主,但它也是一个市场主体,也清醒地认识到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是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与广电多年来还一直使用落后的非智能机顶盒开展业务形成鲜明的对照。
随着视频服务和SNS社交网络应用的爆炸式增长以及4G网络的建设,移动互连产业将进入一个昌盛时期,在移动互连网络上实现三网融合和云计算,将可能是一个广电网无缘参与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智能手机的大幅度降价将引发新一轮换机潮,高清视频的增多促使大屏手机的普及,移动高清电视时代即将来临。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会像当年SP那样蜂拥而至,市场将会很活跃,基于移动互联将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有望率先在移动互联上实现,云计算、终端+应用的业务形态将逐渐形成。
通讯行业的云计算趋于完善,成为云计算的主导者。高速发展的光纤宽带通讯技术为通讯行业的云提供了下雨的通道,在一根光纤上可以建立上万G的宽带通道,10G EPON技术已经成熟,在干线上的1.25G EPON即将被淘汰。
通讯行业的云计算得益于通讯行业技术规范的开放与统一,它们的云即将下雨,而广电的云计算还在封闭技术的禁锢之下,仅仅处于描绘阶段。
可以肯定,广电的云计算和终端+应用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终端技术统一和开放的高性能的基础上,在被CA等封闭技术分割成一个个市场孤岛的广电行业,每一个孤岛都很难变成一片云,对整个广电更难形成能够下雨的云团。在这种情况下,广电行业炒作的“云计算”将永远停留在概念层面,甚至仅仅是别有用心的私有技术持有者借用云计算的概念,又一次套牢广电运营商的噱头。[page]
[FS:Page];
电信用户终端采用开放平台的重要性
本次展会上与上次最大的不同是,全场几乎都是基于开放平台的智能手机,各种应用琳琅满目。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应用程序的繁荣打下了市场基础,也为业界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蓝海。这得益于手机终端技术的开放透明,在开放的规则之下,芯片厂家的参与,各个公司依靠自身的技术,靠的是创新实力求发展,特别是芯片厂家的参与,让手机性能迅速提高,这才能够建立起一个能够承载更复杂应用的平台。
看看聚集在移动运营商周围的众多手机、SP和互联网公司就知道,电信终端平台的技术透明开放的重要意义。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电信运营很清楚采用封闭技术体系是要吃大亏的,中移动曾表示从不对封闭技术进行研究。而广电网络普遍把黑盒技术当作技术标准却是一个普遍现象,机顶盒技术的开发常年被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技术进步缓慢。
正是广电运营商技术平台的高度封闭,造成只能定制机顶盒实施数字化的被动局面,而且终端技术平台高度分散和封闭,广电运营商不但被分割成一个个市场孤岛,而且还增加了整合难度,通向类似移动运营商开放式发展的“终端+应用”的道路基本被堵死。在标清机顶盒寿命到期之后还要定制高清机顶盒,如果老百姓对此不感兴趣,而转向电信的高清IPTV,势必又要迫使广电运营商再次免费赠送高清机顶盒。这就好比移动运营商要全部靠送手机发展用户一样,连财大气粗的中移动都做不到,更何况没有钱的广电呢?
也由此可见,采用开放的机顶盒终端平台、进行双向网改造、引进先进的下载CA技术,实现广电机顶盒终端的市场化销售的重要性。
电信产业贴近市场的优势值得广电学习
展会上琳琅满目的手机本身就是一个贴近终端用户市场的终端产品。手机厂家和电信运营商都直接面对最终客户,绞尽脑汁研究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就像广告业一样,消费者现在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分众时代,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用一款产品就能满足一个地区所用户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广电的数字化平移所用的机顶盒恰恰就是这么一种产品,所以很多广电在其网络上打算开展增值业务的梦想基本上都已破灭。在这个时代,只有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获得各自的利润。
而广电网络终端面对的客户是运营商,并由运营商内部的几个人的喜好决定机顶盒的形态,很多机顶盒功能都是运营商的几个人闭门造车想出来的,于是各种五花八门的机顶盒就诞生了。而这些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机顶盒,除了基本的看电视功能之外,几乎没有一个是老百姓想要的,很多花哨的功能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在广电的数字化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市场化的影子,整个过程完全由行政操纵。运营商不是机顶盒的最终用户,机顶盒厂家按照运营商的意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面对消费者的产品,通过广电运营商强加给老百姓不符合市场规律。
广电运营商一刀切的机顶盒平移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广电数字化后,用了数字机顶盒后和电视连接的还是模拟信号,用了高清机顶盒看的还是标清节目,而这一切都由不得用户选择,广电运营商因为整体平移失去了本来可以在差异化的市场中得到的利益,所有用户只能长期被动地使用单一看电视的功能,导致高端用户对广电提供的服务失去了兴趣,低端用户对广电的数字电视涨价不满,这将就造成三网融合之后广电用户的大量流失。
如何利用市场化机制,让最终老百姓自愿掏钱买广电的服务,这是摆在整个广电行业面前的一道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