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广电的数字化基本上是由各地运营商自定技术标准,自主定制机顶盒,然后通过行政价格听证涨价,用增加的收入分几年摊销机顶盒的费用。在有政策保护的时候,成本的摊销时间只是长短而已。但三网融合之后就不同了,由于允许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IPTV的互动性可以对用户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广电推动互动电视受阻也似乎证明了这种发展趋势,广电旱涝保收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广电的机顶盒发下去了,用户却流失了,到后来连银行的借款都还不上。嫌贫爱富的银行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广电网路的融资环境逐渐变差,机顶盒厂家的款越拖越长,风险也越来越大。
但广电网络的兴衰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广电运营商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统一技术标准,让机顶盒市场发展有持续的推动力
各个运营商所定制的机顶盒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机顶盒不能通用,无法实现机顶盒的市场化销售。广电仅仅从指定的几个机顶盒厂家进货,获得订单靠的是关系而不是技术进步,机顶盒的质量、性价比也自然不高。实际上我国已经完成的数字化整转,其技术水平基本上维持在初始整转的水平,由于运营商在整转时并不专业和相对保守,往往选择落后的机顶盒硬件和封闭的软件,致使后来的机顶盒无法承载更多的应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个软硬件提供商自立标准,采用了五花八门的封闭技术体系。最为典型的是封闭的CA系统,此外还有浏览器和股票系统。
这些封闭技术体系的存在,在各自成了气候的时候,就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个厂家就难以进行规模化化生产,机顶盒成本就难以降低,反过来又加重了运营商的负担。
其实,机顶盒仅仅是广电运营商控制用户收费的一个简单工具,只有广电运营商才会买单,也只有在运营商进行数字化整转的时候,才会有市场。同时,很多地方还靠着垄断优势高价卖机顶盒获利,机顶盒厂家根本无法与最终用户接触,更不了解他们的需求,当然也无法开发出能让老百姓喜欢的并愿意掏钱买的机顶盒。在失去了运营商市场需求之后,机顶盒的技术进步也就停止了。
广电机顶盒是一个完全的由运营商驱动而不是用户市场驱动的产品,如果全国大部分地方完成了数字化平移,机顶盒市场将急剧萎缩,对机顶盒的技术进步驱动力就消失了。
机顶盒资产属性,决定了机顶盒将物尽其用,使用寿命很长
不论用户以什么方式得到机顶盒,买也好送也好,广电定制的机顶盒离开特定的广电网络,机顶盒和智能卡将变成废品。也就是说,不论机顶盒以何种方式提供给用户,机顶盒实质上都是广电网路的资产,只不过不是在运营商的仓库,而是在老百姓的客厅里,机顶盒的作用仅仅是广电运营商控制收看的工具,而且用的电也是由老百姓自己掏钱,据悉机顶盒已经成为家用电器的耗电大户。因为技术封闭,除了看电视之外,目前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吸引老百姓自愿掏钱购买的新型机顶盒。而老百姓自愿掏钱买的第二第三台机顶盒,实质上是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客户掏钱帮助广电运营商增加资产。因为老百姓花高价买了广电的机顶盒,除了看所在广电网络的电视之外,没有它用。
所以,机顶盒的实质资产属性归广电运营商。数量庞大的机顶盒是广电运营商的一大笔财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或者更高的收益率,广电运营商不愿将此资产作废或置换。只要不影响服务用户看电视,运营商一般都会希望用户将老的机顶盒一直用下去。机顶盒内没有高发热器件,使用寿命很长,实际上最早实施数字化整转的广电网络用户,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绝大部分至今都还在使用整体转换时的机顶盒。
机顶盒的使用周期长,也就意味着机顶盒技术更新速度缓慢以及机顶盒市场的市场周期很短。
采用开放的技术平台,拓展增值应用空间
因为机顶盒相对于电视机体积小,价值低,广电运营商开展新业务很容易通过更换机顶盒实现。如果广电业务用一体机实现,当需要开展新业务时,不可能连电视机也换掉。这种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很天真地。
首先,就中国开始发展数字电视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除了用机顶盒看电视之外,还没有发现能够用机顶盒做其它用途。一开始受到推崇、有一些新业务影子的数据股票广播几乎没有得到老百姓的关心,实际上是用来当作涨价理由的和给政府看的。
现在能够想到的除了看电视之外的新业务大部分都是基于双向网络的,而广电的双向网络才刚刚开始建设,能够在机顶盒上想到的业务,早已在手机、电脑、平板以及智能电视上都已经实现了。受输入设备的影响,很多功能再从机顶盒上实现一遍很不方便,也多此一举。[page]
再者,在机顶盒还是一个封闭平台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吸引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加入到数字电视应用开发者的行列中来,指望在机顶盒上实现一些突破性的应用,能够促使运营商有动力更换机顶盒几乎不可能,而在封闭的技术体系下,从机顶盒的设计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和市场脱节,更无法形成一个像手机那样的产业群体,更何况看电视再外加一台机顶盒本身已经让老百姓反感,设计出能够让老百姓自愿掏钱的机顶盒几乎更不可能。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广电运营商为了推广某个业务,促使其更换机顶盒的案例,更没有老百姓[FS:Page]为了接受广电除看电视之外的业务,而像买手机那样对机顶盒说换就换。
所以,指望更换机顶盒发展新业务的设想不现实,实践证明也是空想。如果指望老百姓更换机顶盒就像更换手机那样,那么就应该开发出像手机品种那么多的琳琅满目的机顶盒,但在封闭的CA技术和封闭的机顶盒技术体系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指望广电运营商为了发展一项业务而把机顶盒换掉,除非广电运营商比中移动更有钱。中国移动还没有富到开展新业务要把用户手机换掉的地步。所以,广电要打开发展业务的发展空间,必须尽快放弃封闭技术体系,采用开放技术平台,才能吸引第三方增值应用开发者的加入,拓展应用空间。
统一技术标准,采用数字电视一体机
如果广电运营商放弃以往的封闭技术平台,就具备了技术标准统一的条件,因为没有一项技术标准是在封闭的技术体系下建立的,广电的机顶盒实际上是在少数掌握封闭技术标准的CA、中间件公司的控制下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电视正在快速向智能电视技术方向发展。电视机生产销售投资大,生产需要规模化才能降低成本,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统一。因此,如果将机顶盒功能嵌入到电视机中,首先就是要统一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特别是CA技术标准,采用下载CA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看加密数字电视之外,能够想到的在机顶盒上实现的功能,在智能电视机早已全部实现。也就是说,开展增值业务不一定非要通过机顶盒,只要电视机具备接收付费电视的功能,智能数字电视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广电运营商的终端。
我国每年销售电视约4000万台,这些电视机大部分销往有线电视用户聚集的城镇。经过七八年的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才达到一亿用户。在基本完成数字化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机顶盒的销量将进入低谷,与每年4000万电视机销量无法相提并论。自然市场驱动力也不及电视机,不论在芯片的性价比上还是技术更新速度上,机顶盒都将无法与电视机相比。因此,一些人为机顶盒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广电运营商借助一体机发展业务,不但可以省掉机顶盒开支,而且可以通过电视机的快速更新换代,实现市场化运作,也使技术平台快速更新换代。
利用政策保护期,通过互动电视进行高清机顶盒的市场化销售
我国广电运营商之前的数字化几乎都是采用标清机顶盒,而现在数字电视早已进入了高清时代,已经平移的标清机顶盒面临更新换代。这个时候如果再像以前由广电免费赠送开展高清业务,在原来机顶盒还没有收回成本的情况下,广电网络的运营风险将加大,已经很不现实。在电信的IPTV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如何引导用户购买高清机顶盒是一个摆在广电运营商面前的严峻课题。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实现用户终端的市场化销售。
首先必须统一双向改造、下载CA技术标准,然后利用开展互动电视的时机,逐步实现终端机顶盒的市场化销售。
在统一的技术标准条件下,可以利用开放的平台,可以像手机那样引入透明的市场化竞争,数字电视终端的多样化、多用途才可以变成现实,才能有条件实现市场化销售。特别是在政策保护期的高清互动机顶盒,在短时间基本上不会面临电信的竞争,要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市场化手段普及高清互动数字电视。
为了给将来市场化铺好路,高清互动的市场化要建立在开放统一的技术标准之上。如上所述,只有在开放统一的技术规范之下,才可能有持续繁荣的市场。
总结:
现在,业内已经看到广电必须尽快统一技术标准的共识。但目前只有共识没有行动,对技术标准进行统一,需要广电运营商以及主管部门对技术作深入的研究,也需要他们的倡导,更需要业界技术领先的公司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广电的机顶盒发下去了,用户却流失了,到后来连银行的借款都还不上。嫌贫爱富的银行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广电网路的融资环境逐渐变差,机顶盒厂家的款越拖越长,风险也越来越大。
但广电网络的兴衰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广电运营商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统一技术标准,让机顶盒市场发展有持续的推动力
各个运营商所定制的机顶盒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机顶盒不能通用,无法实现机顶盒的市场化销售。广电仅仅从指定的几个机顶盒厂家进货,获得订单靠的是关系而不是技术进步,机顶盒的质量、性价比也自然不高。实际上我国已经完成的数字化整转,其技术水平基本上维持在初始整转的水平,由于运营商在整转时并不专业和相对保守,往往选择落后的机顶盒硬件和封闭的软件,致使后来的机顶盒无法承载更多的应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个软硬件提供商自立标准,采用了五花八门的封闭技术体系。最为典型的是封闭的CA系统,此外还有浏览器和股票系统。
这些封闭技术体系的存在,在各自成了气候的时候,就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个厂家就难以进行规模化化生产,机顶盒成本就难以降低,反过来又加重了运营商的负担。
其实,机顶盒仅仅是广电运营商控制用户收费的一个简单工具,只有广电运营商才会买单,也只有在运营商进行数字化整转的时候,才会有市场。同时,很多地方还靠着垄断优势高价卖机顶盒获利,机顶盒厂家根本无法与最终用户接触,更不了解他们的需求,当然也无法开发出能让老百姓喜欢的并愿意掏钱买的机顶盒。在失去了运营商市场需求之后,机顶盒的技术进步也就停止了。
广电机顶盒是一个完全的由运营商驱动而不是用户市场驱动的产品,如果全国大部分地方完成了数字化平移,机顶盒市场将急剧萎缩,对机顶盒的技术进步驱动力就消失了。
机顶盒资产属性,决定了机顶盒将物尽其用,使用寿命很长
不论用户以什么方式得到机顶盒,买也好送也好,广电定制的机顶盒离开特定的广电网络,机顶盒和智能卡将变成废品。也就是说,不论机顶盒以何种方式提供给用户,机顶盒实质上都是广电网路的资产,只不过不是在运营商的仓库,而是在老百姓的客厅里,机顶盒的作用仅仅是广电运营商控制收看的工具,而且用的电也是由老百姓自己掏钱,据悉机顶盒已经成为家用电器的耗电大户。因为技术封闭,除了看电视之外,目前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吸引老百姓自愿掏钱购买的新型机顶盒。而老百姓自愿掏钱买的第二第三台机顶盒,实质上是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客户掏钱帮助广电运营商增加资产。因为老百姓花高价买了广电的机顶盒,除了看所在广电网络的电视之外,没有它用。
所以,机顶盒的实质资产属性归广电运营商。数量庞大的机顶盒是广电运营商的一大笔财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或者更高的收益率,广电运营商不愿将此资产作废或置换。只要不影响服务用户看电视,运营商一般都会希望用户将老的机顶盒一直用下去。机顶盒内没有高发热器件,使用寿命很长,实际上最早实施数字化整转的广电网络用户,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绝大部分至今都还在使用整体转换时的机顶盒。
机顶盒的使用周期长,也就意味着机顶盒技术更新速度缓慢以及机顶盒市场的市场周期很短。
采用开放的技术平台,拓展增值应用空间
因为机顶盒相对于电视机体积小,价值低,广电运营商开展新业务很容易通过更换机顶盒实现。如果广电业务用一体机实现,当需要开展新业务时,不可能连电视机也换掉。这种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很天真地。
首先,就中国开始发展数字电视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除了用机顶盒看电视之外,还没有发现能够用机顶盒做其它用途。一开始受到推崇、有一些新业务影子的数据股票广播几乎没有得到老百姓的关心,实际上是用来当作涨价理由的和给政府看的。
现在能够想到的除了看电视之外的新业务大部分都是基于双向网络的,而广电的双向网络才刚刚开始建设,能够在机顶盒上想到的业务,早已在手机、电脑、平板以及智能电视上都已经实现了。受输入设备的影响,很多功能再从机顶盒上实现一遍很不方便,也多此一举。[page]
再者,在机顶盒还是一个封闭平台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吸引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加入到数字电视应用开发者的行列中来,指望在机顶盒上实现一些突破性的应用,能够促使运营商有动力更换机顶盒几乎不可能,而在封闭的技术体系下,从机顶盒的设计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和市场脱节,更无法形成一个像手机那样的产业群体,更何况看电视再外加一台机顶盒本身已经让老百姓反感,设计出能够让老百姓自愿掏钱的机顶盒几乎更不可能。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广电运营商为了推广某个业务,促使其更换机顶盒的案例,更没有老百姓[FS:Page]为了接受广电除看电视之外的业务,而像买手机那样对机顶盒说换就换。
所以,指望更换机顶盒发展新业务的设想不现实,实践证明也是空想。如果指望老百姓更换机顶盒就像更换手机那样,那么就应该开发出像手机品种那么多的琳琅满目的机顶盒,但在封闭的CA技术和封闭的机顶盒技术体系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指望广电运营商为了发展一项业务而把机顶盒换掉,除非广电运营商比中移动更有钱。中国移动还没有富到开展新业务要把用户手机换掉的地步。所以,广电要打开发展业务的发展空间,必须尽快放弃封闭技术体系,采用开放技术平台,才能吸引第三方增值应用开发者的加入,拓展应用空间。
统一技术标准,采用数字电视一体机
如果广电运营商放弃以往的封闭技术平台,就具备了技术标准统一的条件,因为没有一项技术标准是在封闭的技术体系下建立的,广电的机顶盒实际上是在少数掌握封闭技术标准的CA、中间件公司的控制下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电视正在快速向智能电视技术方向发展。电视机生产销售投资大,生产需要规模化才能降低成本,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统一。因此,如果将机顶盒功能嵌入到电视机中,首先就是要统一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特别是CA技术标准,采用下载CA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看加密数字电视之外,能够想到的在机顶盒上实现的功能,在智能电视机早已全部实现。也就是说,开展增值业务不一定非要通过机顶盒,只要电视机具备接收付费电视的功能,智能数字电视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广电运营商的终端。
我国每年销售电视约4000万台,这些电视机大部分销往有线电视用户聚集的城镇。经过七八年的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才达到一亿用户。在基本完成数字化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机顶盒的销量将进入低谷,与每年4000万电视机销量无法相提并论。自然市场驱动力也不及电视机,不论在芯片的性价比上还是技术更新速度上,机顶盒都将无法与电视机相比。因此,一些人为机顶盒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广电运营商借助一体机发展业务,不但可以省掉机顶盒开支,而且可以通过电视机的快速更新换代,实现市场化运作,也使技术平台快速更新换代。
利用政策保护期,通过互动电视进行高清机顶盒的市场化销售
我国广电运营商之前的数字化几乎都是采用标清机顶盒,而现在数字电视早已进入了高清时代,已经平移的标清机顶盒面临更新换代。这个时候如果再像以前由广电免费赠送开展高清业务,在原来机顶盒还没有收回成本的情况下,广电网络的运营风险将加大,已经很不现实。在电信的IPTV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如何引导用户购买高清机顶盒是一个摆在广电运营商面前的严峻课题。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实现用户终端的市场化销售。
首先必须统一双向改造、下载CA技术标准,然后利用开展互动电视的时机,逐步实现终端机顶盒的市场化销售。
在统一的技术标准条件下,可以利用开放的平台,可以像手机那样引入透明的市场化竞争,数字电视终端的多样化、多用途才可以变成现实,才能有条件实现市场化销售。特别是在政策保护期的高清互动机顶盒,在短时间基本上不会面临电信的竞争,要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市场化手段普及高清互动数字电视。
为了给将来市场化铺好路,高清互动的市场化要建立在开放统一的技术标准之上。如上所述,只有在开放统一的技术规范之下,才可能有持续繁荣的市场。
总结:
现在,业内已经看到广电必须尽快统一技术标准的共识。但目前只有共识没有行动,对技术标准进行统一,需要广电运营商以及主管部门对技术作深入的研究,也需要他们的倡导,更需要业界技术领先的公司起到领头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