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TD-LTE可以从FDD LTE的推动中汲取经验。美国的Verizon从2009年就宣布将于2010年年底启动4G网络,又在2010年中向外界透露了覆盖38个城市、1.1亿人口的建设规划,这个举措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清晰的市场前景,相关厂商全力投入共同推动了FDD-LTE市场的快速成熟和发展。
编者话
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所说,TD-SCDMA演进技术TD-LTE将是中国移动产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作为推出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中国移动和其他厂商利用TD-SCDMA取得的成绩加快TD-LTE的发展,从而保持TD-SCDMA技术的发展和升级,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的显然期待。中国厂商投入颇大的TDD技术,长期以来并不被广泛看好,技术一直追随、市场发展曲折。在此期间,又存在TD-SCDMA和WiMAX之争,更让TD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直到中国移动“被”授予3G TD-SCDMA建设权,TDD作为一个技术路线才谋得生存权。LTE成为10年内可见的最大技术平台让我们迎来了真正的机会,在LTE技术领域中,再也没有CDMA和WCDMA的路线之争的战略风险,也不再有中国3G建设这一战略性市场机会,竞争将在一个敞亮的舞台上进行肉搏之战。但一项技术标准仅仅在某一地方建网并不能代表着成功,真正的国际化拓展才是健康发展之路。“中国移动希望在2012年晚些时候在中国7个主要城市开始商业预测试,这对TD-LTE技术在全球的成功至关重要。”高盛在报告中称。
伴随第一阶段测试任务的推进和完成,TD-LTE已经初步形成由中国企业主导、全球主流企业广泛参与,包括系统、终端、芯片、测试仪表企业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说:“TD-LTE恰逢天时、地利、人和”,但缺乏明确的市场预期让整个产业链对TD-LTE发展投入产生了困惑。
TD-LTE完成第一阶段测试任务
按照工信部的计划,由中国移动承担的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六城市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和北京演示网建设,共有11家厂商参与其中,截至到今年9月底完成针对TD-LTE单模技术和产品的成熟性、网络规划等方面的第一阶段测试。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时延短、频谱效率高等特点。针对TD-LTE,我国从2008年开始进行概念验证,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下半年转入技术验证。2010年10月,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国际标准,迎来我国通信领域引领世界的历史性机遇。201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
2010年,中国移动建设的TD-LTE演示网相继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亮相,基于TD-LTE的移动高清会议、即摄即传等业务广受关注。在2011年8月的深圳大运会上,基于TD-LTE网络的即摄即传系统和移动媒体采访车都运用到了大运会电视直播中。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日程安排,第一阶段系统侧的测试内容包括核心网、承载网、无线网、终端和安全五个部分,其中无线网测试是TD-LTE规模外场测试的核心内容。参与测试的人士认为,TD-LTE系统组网能力总体上得到了规模验证。
中国移通信研究院全程参与了TD-LTE规模试验“TD-LTE规模技术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从建设到测试,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按计划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的测试情况看,整体进展比较顺利,TD-LTE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能力得到了在实际环境中比较全面的验证,在一系列与网络部署相关的重要环节上积累了经验,发现和解决了不少问题。作为刚进入规模建设和测试阶段的产品,后续还要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完善。”黄宇红说。
随着第一阶段测试任务的完成,TD-LTE第二阶段的TD-LTE规模试验进入准备阶段。预计第二阶段的测试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开始,将于明年中或提前完成。
缺乏足够的市场预期困惑了整个产业链
尽管王建宙董事长“天时地利人和”之说道出了当前TD-LTE所占有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拥有并非那么牢固。
针对“天时地利人和”,黄宇红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TD-LTE与FDD LTE在国际上呈现于共同发展状态,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业界明确而统一,市场需求将推动技术加速向前演进,TD-LTE因此占据天时;随着我国产业能力的成长,TD-LTE的市场需求显而易见,通过TD-SCMA的锤炼,包括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在产业链中成长成熟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国际厂商的参与,此为地利;而整个产业界所表现的对TD-LTE发展的高度支持和越来越多国际运营商对TD-LTE明确的需求让TD-LTE拥有人和。
虽然“天时地利人和”让TD-LTE似乎看来前景光明,虽然TD-LTE完成了一期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提振了整个产业界的信心,虽然TD-LTE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运营商的支持,但让业界期盼却无奈的是,我国始终没有给出TD-LTE部署的时间表,因此而导致的对TD-LTE缺乏足够的市场预期和无法等待的市场需求,让业界随时都有可能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上,作出放弃TD-LTE的决定。
根据了解目前国际运营商对TD-LTE需求很急迫,1-2年的时间等待对他们来说已很漫长,2012年应该是中国发出明确商用信号的时间窗口。如果TDD一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势必向FDD倾斜,有实力的运营商进行频谱聚合,吃掉TDD频率也并非没有可能。业界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若真的发生,TDD制式的TD-LTE将只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胜利而无法产生市场价值,在技术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我们将痛失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领先全球的产业良机。”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表示:“在TD-LTE的不断验证、试验中,我们已经解决了同频干扰等世界性难题。但如果我们没有TD-LTE明确的时间表,自己不真正推进,就会遭到别人的质疑。”曾剑秋甚至提出,“TD-LTE的推动以及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4G国际标准应纳入国家战略。”
2011年中国国际通讯展览期间,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对TD-LTE的试商用时间表提出了明确想法:“希望中国移动明年就能够推出TD-LTE的试商用。用户的感觉与专业性的测试人员不一样,他们会在使用当中提出很多问题,而且通过不规则的移动也会验证网络的诸多性能,这样会不断完善系统、芯片以及终端的技术。同时,如果中国移动发布TD-LTE试商用,将会为整个产业界指明方向,大家就会加大力度去投入和完善,缩短TD-L[FS:Page]TE产业化周期。”
编者话
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所说,TD-SCDMA演进技术TD-LTE将是中国移动产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作为推出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中国移动和其他厂商利用TD-SCDMA取得的成绩加快TD-LTE的发展,从而保持TD-SCDMA技术的发展和升级,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的显然期待。中国厂商投入颇大的TDD技术,长期以来并不被广泛看好,技术一直追随、市场发展曲折。在此期间,又存在TD-SCDMA和WiMAX之争,更让TD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直到中国移动“被”授予3G TD-SCDMA建设权,TDD作为一个技术路线才谋得生存权。LTE成为10年内可见的最大技术平台让我们迎来了真正的机会,在LTE技术领域中,再也没有CDMA和WCDMA的路线之争的战略风险,也不再有中国3G建设这一战略性市场机会,竞争将在一个敞亮的舞台上进行肉搏之战。但一项技术标准仅仅在某一地方建网并不能代表着成功,真正的国际化拓展才是健康发展之路。“中国移动希望在2012年晚些时候在中国7个主要城市开始商业预测试,这对TD-LTE技术在全球的成功至关重要。”高盛在报告中称。
伴随第一阶段测试任务的推进和完成,TD-LTE已经初步形成由中国企业主导、全球主流企业广泛参与,包括系统、终端、芯片、测试仪表企业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说:“TD-LTE恰逢天时、地利、人和”,但缺乏明确的市场预期让整个产业链对TD-LTE发展投入产生了困惑。
TD-LTE完成第一阶段测试任务
按照工信部的计划,由中国移动承担的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六城市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和北京演示网建设,共有11家厂商参与其中,截至到今年9月底完成针对TD-LTE单模技术和产品的成熟性、网络规划等方面的第一阶段测试。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时延短、频谱效率高等特点。针对TD-LTE,我国从2008年开始进行概念验证,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下半年转入技术验证。2010年10月,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国际标准,迎来我国通信领域引领世界的历史性机遇。201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
2010年,中国移动建设的TD-LTE演示网相继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亮相,基于TD-LTE的移动高清会议、即摄即传等业务广受关注。在2011年8月的深圳大运会上,基于TD-LTE网络的即摄即传系统和移动媒体采访车都运用到了大运会电视直播中。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日程安排,第一阶段系统侧的测试内容包括核心网、承载网、无线网、终端和安全五个部分,其中无线网测试是TD-LTE规模外场测试的核心内容。参与测试的人士认为,TD-LTE系统组网能力总体上得到了规模验证。
中国移通信研究院全程参与了TD-LTE规模试验“TD-LTE规模技术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从建设到测试,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按计划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的测试情况看,整体进展比较顺利,TD-LTE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能力得到了在实际环境中比较全面的验证,在一系列与网络部署相关的重要环节上积累了经验,发现和解决了不少问题。作为刚进入规模建设和测试阶段的产品,后续还要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完善。”黄宇红说。
随着第一阶段测试任务的完成,TD-LTE第二阶段的TD-LTE规模试验进入准备阶段。预计第二阶段的测试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开始,将于明年中或提前完成。
缺乏足够的市场预期困惑了整个产业链
尽管王建宙董事长“天时地利人和”之说道出了当前TD-LTE所占有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拥有并非那么牢固。
针对“天时地利人和”,黄宇红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TD-LTE与FDD LTE在国际上呈现于共同发展状态,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业界明确而统一,市场需求将推动技术加速向前演进,TD-LTE因此占据天时;随着我国产业能力的成长,TD-LTE的市场需求显而易见,通过TD-SCMA的锤炼,包括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在产业链中成长成熟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国际厂商的参与,此为地利;而整个产业界所表现的对TD-LTE发展的高度支持和越来越多国际运营商对TD-LTE明确的需求让TD-LTE拥有人和。
虽然“天时地利人和”让TD-LTE似乎看来前景光明,虽然TD-LTE完成了一期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提振了整个产业界的信心,虽然TD-LTE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运营商的支持,但让业界期盼却无奈的是,我国始终没有给出TD-LTE部署的时间表,因此而导致的对TD-LTE缺乏足够的市场预期和无法等待的市场需求,让业界随时都有可能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选择上,作出放弃TD-LTE的决定。
根据了解目前国际运营商对TD-LTE需求很急迫,1-2年的时间等待对他们来说已很漫长,2012年应该是中国发出明确商用信号的时间窗口。如果TDD一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势必向FDD倾斜,有实力的运营商进行频谱聚合,吃掉TDD频率也并非没有可能。业界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若真的发生,TDD制式的TD-LTE将只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胜利而无法产生市场价值,在技术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我们将痛失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领先全球的产业良机。”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表示:“在TD-LTE的不断验证、试验中,我们已经解决了同频干扰等世界性难题。但如果我们没有TD-LTE明确的时间表,自己不真正推进,就会遭到别人的质疑。”曾剑秋甚至提出,“TD-LTE的推动以及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4G国际标准应纳入国家战略。”
2011年中国国际通讯展览期间,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对TD-LTE的试商用时间表提出了明确想法:“希望中国移动明年就能够推出TD-LTE的试商用。用户的感觉与专业性的测试人员不一样,他们会在使用当中提出很多问题,而且通过不规则的移动也会验证网络的诸多性能,这样会不断完善系统、芯片以及终端的技术。同时,如果中国移动发布TD-LTE试商用,将会为整个产业界指明方向,大家就会加大力度去投入和完善,缩短TD-L[FS:Page]TE产业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