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陈志伟:东莞公共文化设施今年实现全覆盖
东莞时间网 | 刘燕 | 2011-11-24 08:00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室)589个,博物馆31座,文化广场511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达281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16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昨日下午,迎接市党代会媒体采访团走进市文广新局,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志伟向媒体畅谈过去几年东莞文化建设的成就,并透露,作为东莞市政府今年的十件实事之一,“文化惠民”工程即将于12月15日验收,目前来看可以基本完成,今年将达到文化设施的全覆盖,明年将主抓队伍、人才、机制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据陈志伟介绍,通过今年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我市将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陈志伟说,我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广东省唯一个创建示范区的城市,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瞻远瞩。在文化部酝酿这个事情的初期,刘志庚书记就向杨志今副部长提出了申创要求,让我们有充足的准备参与全国先进城市的竞争,抢得了先机。同时,也因为东莞有底气。在十年文化新城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同时,各镇(街)、村(社区)也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约2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万人次。

  音乐剧创作成东莞文化新现象

  陈志伟说,近年来,文艺创作领域正在形成以音乐剧为代表的东莞文化现象。东莞已经推出了《蝶》、《爱上邓丽君》、《三毛流浪记》、《王牌游戏》四部音乐剧作品。其中《蝶》获得了文华大奖特别奖,不仅创造了东莞艺术水平的新高峰,还打破了广东省地级市获奖的纪录。2006年以来,东莞文艺创作获省级以上奖项125项,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戏剧、文学、美术、书法等领域都是百花齐放,其中不乏全国顶尖水平的奖项,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文艺创作的最繁荣时期。

  “这昭示着东莞文化人已经开始规划文化发展的都市群。”陈志伟认为,东莞文化正在经历着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由村镇文化向都市文化的涅槃。陈志伟也坦言,东莞文艺创作还存在品质不高、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接下来将坚持以提升品质、突出特色为重点,整合国内外文艺创作资源,组织创作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和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软件建设”是明年的重头戏

  通过十年“文化新城”的建设,东莞的文化设施建设有目共睹。陈志伟说,未来两三年,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仅在硬件上,而且在软件上都将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将为全民素质的提升,为文化名城的建设,为东莞高水平的崛起打下最为厚重的基础。

  “文化名城”建设中,实施文化人才“三个100”工程,着力从全市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文化队伍,从文化系统中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从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一批各艺术门类专业优秀人才。并打造文化名人、文艺大家,抓紧培育一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实施大规模文化人才培训计划,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探索建立村(社区)文化管理员队伍。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