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CCBN2012高峰论坛:三屏互动DVB与OTT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 2012-03-23 08:00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讯】2012年3月21日至23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12)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作为展会官方指定合作网站,对展会进行全程的图文、视频直播报道。


图为CCBN2012高峰论坛“三屏互动DVB与OTT”专场

点击进入:DVBCN全程直播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12)

CCBN2012高峰论坛的第三场分论坛主题为“三屏互动DVB与OTT” 在3月22日上午10:00~10:30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4、5号馆二层直播间举行,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组织参加本场高峰论坛的嘉宾有中国广电友好网联盟副秘书长王洪军、北京歌华数字媒体副总经理郭伟、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昆、富士通半导体市场经理卜阳春、北京永新视博产品总监王飚舵、北京数字太和总工梅红兵、扬智电子首席代表卢仲石、杭州GO3C技术总监周晓凯、天柏集团副总裁张纯刚、深圳佳创视讯副总裁高见。

以下是现场实录:

主持人何云峰:各位网友大家好!你现在正在关注的是由DVBCN联合依马狮传媒、新浪网、广电手机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场CCBN2012高峰论坛,本场论坛的主题是三屏互动DVB与OTT。我们请各位嘉宾和网友打声招呼,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王洪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国广电友好网联盟的王洪军,我们是由国内已经完成整合的23个省份的运营商组成的联盟,这个联盟所有成员单位都是运营商。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同行北京歌华,我们联盟最近两年做了一些工作,我非常高兴这次有机会能够和我们的同行分享一下。

周晓凯: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杭州Go3C技术总监周晓凯,我们成立这个联盟的宗旨,就是想组织我们的开发者围绕着广电开发OTT三屏互动的应用,希望这些应用能够丰富未来的3D互动和OTT应用。

郭伟:各位网友上午好!我是北京歌华有线数字媒体公司郭伟。我们公司是歌华有限全资子公司,我们公司的定位是基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网探讨开展网络多媒体信息的新模式。去年我们推出了面向移动终端,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歌华飞视的服务。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也希望在随后的时间能够和大家一起把我们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做一个沟通交流。

王飙舵:各位网友我是来自永新视博的王飙舵。永新视博在数字电视圈中大家非常熟悉了,它是以安全技术提供商为主的,但是自从2007年以后,我们全面转型,转型为凡是有利于提高广电业务的、受老百姓欢迎的承诺,简单说,是业务的魅力指数,有利于提高魅力指数的所有业务,永新视博都愿意持续的创新,做很多的尝试。现在在前端的增值业务方面,我们进行内容的发行,云计算的播控,这方面我们都有尝试。在终端方面,各种各样的终端,各种胖终端、瘦终端、大终端、小终端。我们说的终端全是指终端的解决方案,并且围绕着终端的核心芯片及其操作系统。所以,总之一句话,我们是广电领域的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是在这里的战士,我们愿意围绕着广电行业共同进步和成长,在三网融合中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谢谢!

杨崑: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互动媒体产业联盟的杨崑,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是一个产业的平台,我们最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的IPTV从一个实验室产品,逐步完善成为一个可以大规模商用的产品。今天在大会上,我看到了很多厂商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IPTV,甚至是功能更为升级的产品,这也是整个通过产业协作,这么多年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一个成果。产业联盟从2010年以后,整个业务方向已经进行了一个拓展。目前已经从单纯的三网融合领域扩展到数字文化,包括农业信息化,包括交通,医疗等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服务。总而言之,只要是数字内容、宽带网络的新技术、新媒体产业都是我们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工作的方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平台认识更多的朋友,希望大家以后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合作,把我们国家大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

张纯刚:我是来自天柏集团的张纯刚,我们公司是向广电运营商和收视电视的大众,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平台和三网融合的业务。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在未来新的时代,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把更多的成果奉献给大家。非常感谢组委会提供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对一些新的OTT业务和三屏融合的业务做一个探讨。

卜阳春:我是来自富士通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的卜阳春,富士通半导体有一条产品线是家庭娱乐产品线。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像OTT、三屏互动这样的一些比较崭新的应用。谢谢!

梅红兵:我是来自北京数字太和的,北京数字太和是一家致力于UTI的家庭网络互联和DRM内容保护的公司。借用我之前看到的一幅画,上面有一句话,描述广电很准确,叫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雍蜀: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扬智电子的雍蜀,我们的业务很简单,我们就做机顶盒的芯片,各种机顶盒的芯片我们全都做。卫星机顶盒我们是全球第一,T的芯片我们是第一,S2的我们也是第一。现在我们根据国内三网融合的要求,我们也做了OTT的芯片,甚至把OTT和S,或者和DVB-C的方案结合在一起的也有,我们能够为中国广电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芯片已经超过了3亿颗。

高见:我是深圳佳创视讯的高见,非常感谢CCBN组委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大家共同来探讨OTT和智能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我们大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但是从市场来看,还没有哪一家运营商能够真正尝试这两项新的技术,我们展会上的厂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运营商在这方面还是保持了相对比较谨慎的态度,希望借助今天这样的机会,大家共同探讨,能否给我们的广电运营商朋友,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上,能否有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思路,让广电行业能够像我们的电信行业一样蓬勃发展。

[page]

主持人何云峰:我们现在对各位嘉宾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场有广电运营商的代表,电信行业的代表,芯片行业的代表,终端和前端厂商的代表。我也借用深圳佳创视讯高总的一句话,OTT和DVB,三屏互动这块,在广电行业非常值得期待。中国广电行业已经在尝试着三屏互动,DVB与OTT相关业务,北京歌华,郭伟,郭总所领导的歌华数字传媒公司,所做飞视业务就是典型的DVB与OTT业务,这个业务一推出就引起了全国广电的关注,因为我到全国各地很多广电运营商去做交流,发现他们都非常看好歌华这个项目。借这个机会,我们请郭总给大家解读一下飞视业务是怎样的业务,目前的运营情况怎样?然后由各位嘉宾来探讨一下。

郭伟:刚才何总所说的高度,我们还没有达到,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达到那一高度。飞视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在面向多屏的视频服务的探索。大家知道,有线电视网络接的终端,过去唯一由电视机作为它的接入终端。随着目前智能终端的发展迅猛,每个人现在都有一个智能手机,而且随着Pad剧增,大家希望更多的用个人终端来享受视频的服务,我们也是针对这样一种市场需求,结合目前国际技术的发展潮流,包括目前从电信运营商,也通过3G网络、WI-FI来开展网络视频服务。在国外的一些广电的运营商,包括美国的时代华纳、COMCAST都已经跻身这一领域,我们在去年也算是一个创新,基于这种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覆盖两种技术结合,形成了歌华飞视的无线视频服务,这种视频服务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在家庭,利用目前家里已有的机顶盒,现在在北京已经有280万户家庭有高清交互机顶盒,利用机顶盒再加上一个普通WI-FI路由器,就可以实现歌华飞视在家庭的覆盖,这样就不需要看电视时,我非要在客厅的沙发看电视了,我可以很灵活的在其他房间,甚至床上利用Pad来享受电视。

同时,我们通过融合网源实现在公共场所的覆盖。比如在一些酒店的大堂、餐馆、咖啡厅,银行等候区等所有驻留等待的应用场景,这时候你不会光拿着手机看文字图片的消遣了,你可以在这里看视频、正在转播的球赛,这样就变成了视频无处不在。这样的一种应用,我们感觉带给有线电视运营商两大变化,一大变化是有线电视网络从固网向无线覆盖进行了延伸,另一大变化是由服务终端单一的电视机向电脑、向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拓展,带来了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整个应用探索中,我们要和整个的业界合作,今天我们的论坛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架构,从传统的服务商到新媒体的服务商,从广电行业,电信行业,包括芯片的提供服务商,我们大家都是在围绕着一个怎样满足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我们都在谈网络为王,内容为王,现在我们看到iPhone、Pad大行其道,我悟出一点,应该是应用为王,服务为王。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更多的工作,技术模型已经呈现出来,我们怎样在这个技术模式,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结合目前的应用特点,这种个性化和便利的特点上,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加的充分。谢谢大家!

主持人何云峰: 郭总,那么,歌华飞视的具备飞视功能的机顶盒,和具备飞视功能的WIFI热点部署的情况怎样?比如说到今年和明年初有没有一个热点部署后的预期?

郭伟:我们目前阶段还是针对在北京地区进行部署,但是我们也在和兄弟网络公司探讨,怎样把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展广泛的合作,使得大家都能尽快享受到这种服务。在北京地区,我们在家庭中,像何总刚才问的,我们利用了高清交互机顶盒加WI-FI路由器的形式,可以这样说,现在家里已经有高清交互机顶盒的家庭,都已经具备了这种歌华飞视接入条件,我们现在可以在歌华有线的有关营业厅看到订阅我们的服务。在我们的网站上也有相关的的介绍。我们目前推出的是75套的视频,我们包月一个月是15元,包年年费是120元,它的最大的特点客户是不用为视频承担流量费了,在家里通过高清交互机顶盒接上WI-FI的路由器,你所承担的就是每年120元的费用。今年我们已经和公司的无线宽带业务做组合营销,对订购了歌华宽带的用户就可以享受到歌华飞视的服务,今年我们整个在北京地区,用户可以达到5-10万户。

主持人何云峰:这是指家庭用户?那么在公共场所的用户呢?

郭伟:我们在公共场所通过两种模式进行热点的覆盖,一个是我们和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进行的合作,目前我们歌华飞视已经进入到移动的2万个WLAN的热点,同时我们和移动合作部署一些飞视的热点,移动也可以借助这个热点实现移动无线互联网的覆盖,这是我们和移动的覆盖。同时,我们也和一些行业单位进行热点覆盖的部署。家庭的定户在这些热点覆盖的地区,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帐号做到这种随时随地来获取视频服务。

主持人何云峰:歌华飞视的业务非常使人激动,至少可以让运营商把有些业务拓展到无线互联网这一块。那么,如果歌华飞视不在北京以内的话,它应该采用OTT的模式吧?

郭伟:现在这种服务我们还是基于专网,我理解OTT是在公网的环境下开展的业务。但是在技术架构上没有太多区别,它都是基于IP化的整个平台架构,我们还是考虑到用户的体验,所以在专网有保证的情况下来提供服务。目前在外省市还无法获得歌华飞视的服务。

主持人何云峰:那么请问高总,如果您想帮助歌华飞视做这个飞视项目,您会怎么做呢?

高见:首先我对郭总刚才说的话做一个总结。郭总刚才的思路,我觉得用三段话可以描述清楚。歌华飞视第一件做的事是做家庭无线覆盖,让家里的移动终端能够享受到歌华飞视的这些服务。让家里除了第一台电视机之外的移动终端都可以不限场所的看歌华飞视的业务。

第二个场景,在歌华网络能够覆盖到城市的公共场所,我们做热点覆盖,当然我们考虑到和移动的合作模式,来覆盖移动的人群。

第三个场景,也是郭总刚才说的歌华目前没有考虑的,就是往互联网的覆盖,这种覆盖我来理解,它的架构虽然都是IP的,但事实上和内网的覆盖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在这块做得工作相对比较多,因为你做网内QOS的保证和做互联网的覆盖完全是两码事,对你的产品技术甚至系统架构都带来不同。这是我对刚才郭总说的话的一个总结。

佳创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分析,现在无论是网络的安全化和终端的智能化,当然我在前天听到论坛上有一位领导发言,说广电以后不能再卖越来越便宜的终端了,我听到这个话觉得很欣喜,现在广电什么东西都是低价中标,搞得广电没有发展前途,这是题外话。

我们从去年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做OTT业务系统,我们在做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要和现有的广电的系统如何有效结合?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很难理解广电的未来怎样做组合的营销?广电未来有可能出现第三种视频业务,比如说视频通讯。我们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就开发了基于统一平台的多业务承载的平台,作为我们OTT业务的承载平台。这件事对于广电未来的发展,应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看到电信行业的发展都是这样的,电信所有业务系统都是统一平台架构的,不是像过去这种单独系统架构。

第二件事,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系统做得再好,终端不靠谱的话,我们也白做。所以在这块,我们已经明显看到传统的机顶盒,包括我们的芯片机顶盒要承载很多的OTT业务,包括未来未知的业务,搞不好就要做终端系统的大量的升级,对我们运营商来讲,我们认为这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在仿造苹果和安卓的模式做智能终端,到今年我们拿出我们的1.0版本来展会上展示,我们这个平台是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统来做的,但是我们不仅仅是把它放在机顶盒上,我们希望把它放在Dvb机顶盒上,甚至是移动智能终端上,我们希望把这个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业务直接往上放,未来有新的业务直接往上面装。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这样两件事。当然基于这两件事,我们还有另外一件事,除了歌华飞视有这样的尝试,深圳天威还有这样的部署,和我们有过接触。除此之外,我还没有看到第三家运营商来准备推动这种业务。

机遇上述考虑,第三件事,我们就成立了一家文化运营公司,我们希望和运营商合作,看能否把符合趋势的产品技术和架构做一种探讨,因为做新的尝试,无外乎担心会不会投入打水漂,但是我们愿意做这种尝试,我们看看后面有没有机会和大家做合作。这是我们的想法。

主持人何云峰:雍总,那么你们作为芯片厂商吧,你们会怎么做?

雍蜀:因为我们的思路比较简单,如果郭总的飞视是支持家里有WI-FI,pad、手机都可以直接收看,那么我有WI-FI功能的机顶盒是不是也可以直接接收飞视的信号?这样家里其他的电视机,比如说卧室、书房是不是就可以直接通过您的飞视的网关,接收到这个信号,我们就可以让用户自由来买,使用你这70套节目呢?这是我们作为终端比较关心的问题。

郭伟:雍总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做的歌华飞视是解决了无线的覆盖,而用户使用什么样的终端,只要是有WI-FI功能的都可以获得这个服务。你也可以把电视理解为比Pad更大的一个显示器,在理论上都可以收看。

雍蜀:那么郭总,如果这种产品进入到零售市场,让用户自己去买,歌华有线会不会打压我们?

郭伟:这是政策层面的,这在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假设的题目。

雍蜀:假设用户买了一个机顶盒是有WI-FI功能的,它接上就可以直接收看电视。但是这种不是集才,我们做芯片的没有办法控制他们能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

郭伟:实际上它解决不了端到端的,换句话说你在市场上买一个机顶盒还做不到,它一定还要使用目前的歌华有线的机顶盒,我们做的这个业务,是现在机顶盒业务的一个延伸。北京家庭会注意到,机顶盒我们给它起名是HMT,家庭媒体终端。这个媒体终端的定位,它可以不仅面向电视机来提供服务,它可以向一个媒体终端,给家里任何其他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雍蜀:但是用户接上就可以直接播了,它不需要CA,也不需要中间件,只要有一个芯片就可以了。这个我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是做芯片的。

王飙舵:我理解歌华飞视是一种对小屏幕的扩大覆盖,对大屏幕的覆盖一定要想办法收费的,如果那个收不了费,就和主业冲突了,而且它现在还有月费。

雍蜀:我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但是我觉得除非你用歌华开发的小屏客户端才行。

郭伟:我们要有一个歌华飞视的客户端,我再补充一下,未来飞视的业务一定和数字电视提供的服务是有区别的,不是说我只是把数字电视的频道给它拷贝到这样的平板电脑上。

雍蜀:我明白了,要装您的客户端才可以。

王飙舵:即使在家庭覆盖也需要一个前提,在家庭的机顶盒最起码是双tuner的,因为歌华飞视传输的码流是264的,家庭的一个机顶盒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屏幕的电视的需求,当你在客厅看的时候,同时在小屏看,这应该互不影响。

高见:实际上它里面有两个Tuner,一个在Cable猫里面,一个在机顶盒里。我理解,我即使让它拿电视机看,他也没有办法看,因为这个一旦放大,清晰度是不一样的。

王飙舵:我理解歌华的飞视更多是从原来的大屏覆盖扩展为小屏覆盖的一种实现方式。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OTT、三屏互动,还有一种倾向是由小屏推到大屏,从手机屏、Pad屏推到大屏。如果实现了从小屏到大屏的推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局域的把手机自己拍的内容,自己的照片,自己的视频放到电视上,而是说围绕着手机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承载着非常丰富的视频和非常丰富的应用,它能够进到电视机里。

雍蜀:我非常明白飞视的技术结构是怎样的,我们非常清楚了,其实我只是想解决我家里的第二台、第三台、第四台电视机多一个机顶盒怎么解决,如果这样解决成本很低,我们又能够进入这个市场,我们很乐意。但是如果真的要安装你的客户端,这样运营商其实不赚钱的。如果他愿意自己去买,将来有可能有这一天。

主持人何云峰:我们听听王秘书长的意见,因为王秘书长在CCBN前期开了第二次技术委员会的会议,这次会议当中重点也是讨论了OTT,所以,应该说首次23个广电一起合作的OTT,他怎么给我们带来最新的信息?

王洪军:我觉得郭总歌华为我们友好联盟成员单位做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其实我们不是说要开展飞视,我们在谈论的问题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避免被管道边缘化,我们不能只看着一个管道,却上不去船。这样作为运营商而言,服务是体现不出来的。歌华这么一做,就把服务和网络牢牢掌握在运营商自己手中了,因为无论是OTT还是其他的产品形态,都不是由广电来主导的,尤其是我们谈到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广电相对处在一种弱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广电友好网联盟在成立的时候,我们当时给总局打了报告,当时从10家省网单位,到去年我们在西安开年会的时候达到了23家,歌华我们也邀请过,歌华也列席了会议。今年像广东表明要参加我们这个组织。我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第一个是怎样能够更好的把运营商的所有服务带给老百姓,这个产品形态不管是机顶盒还是其他的形态,它现在能够给我们运营商带来多少的服务在其中?它对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有多大的影响?刚才雍总也提到了芯片的问题,其实我们联盟下面有好几个小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小组就是互联互通小组。互联互通小组就是想把我们这些成员单位之间连成一个大网,这也是在中国有线的帮助下,中国有线也是我们的成员单位。我们基于很多服务的发展,对于老百姓对我们有线的黏性的增长,一个最基本的是不是互联互通的概念,而不是简单我省里就播放我们自己这么多套节目,而且我们打通了以后也是互相传的,也绝对不会把北京的几套节目传到陕西来,陕西的节目传到云南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有一个ITC的建设小组,我们希望建类似移动这样的中心。

所以,我们也看到这方面了,从电信、移动和其他的行业里面,大家是集思广益的做的。我们前天也开了一个会谈OTT,我们开这个会的目的也是在讨论OTT目前对广电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在里面。因为OTT的话题,其实我们谈的时间是比较长了,但是第一次系统的就是我们这些运营商代表坐在一起,从技术的角度大家看了一下,第一,我们认为OTT确实是很不错的东西,但是现在要大规模的在广电系统推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在里面。我个人认为不仅是政策的一些问题在里面,而是开展了以后老百姓愿意不愿意为你付费,或者希望不希望再增加服务。尽管七张牌照都在我们广电手里,把电信和移动屏蔽掉了,但是我们不这么认为。之所以现在OTT完全没有开展起来,是因为确实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式。刚才郭总也说过捆绑,类似这样的概念我们都想了很多,但是如何把它捆绑起来,让我们的普通用户能够接受它,这期间又给我们带来一些服务,在这中间还没有很好的模式在里面。

还有一点,国外的OTT开展的还是比较红火的,但是和国内的情况不同,国外OTT产业链上下游它的利益已经在合理分配了,但是在国内的OTT,我们上你的网站流量,网站从哪里收费呢?包括苹果他们第一代的推出,恰恰是内容提供商把它的节目断了,尽管现在大规模的第二代也出来了,但是在国内我们认为这个条件还没有,因为毕竟价格也比较高。刚才郭总说了,我们的有线电视费一个月27元左右,看200多套节目,歌华是18元还是比较便宜的,但是我们把OTT打开了,我们一个月十几个美元,这块老百姓愿意不愿意掏这个钱来做呢?所以,我们认为OTT目前在广电开展的情况,虽然我们一直在跟踪,但是我们认为大规模的推广还不是很成熟的时机。这块从技术来讲,我们认为不是太大的问题,不管是从大屏到小屏,还是从小屏到大屏,但是毕竟最后这块屏承载的内容,承载的希望都太多了。

主持人何云峰:我们听过了王秘书长的发言,我们再听听电信的意见。因为杨崑是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领导,他是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的负责人。数字产业联盟一直在它的协调下,完成了IPTV标准,从无一直到现在的2.0、2.3到3.0,前段时间我们和他沟通的时候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研究OTT三屏互动是否可管可控?我在想,可管控是我们广电的看家本领,电信也在研究这个。那么我们请杨秘书长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page]

杨崑:我们联盟的名字叫做互动媒体产业联盟。OTT和三屏互动是我们现在做的项目之一,而且是原先项目的延续,我们联盟主要的目标已经不在这个方面了。我介绍一下我们对这两个项目的关联,首先是三屏互动,其实这在电视领域不·是一个新鲜名词。电信领域很多年前就提出一个概念是FMC,当时考虑的是要把语音和数据业务在手机、电话机和PC间整合,里面说穿了就两句话,统一管理和业务打通。走到了三网融合时代以后,这个概念进一步向外扩展,扩展到电视屏上,或者是扩展到可视应用范围内,现在提出的概念是多屏互动,其实它前面还有一个词,叫做三屏融合。大家知道多屏互动和三屏融合,第一个提出这个 概念的就是电信运营商,法国电信第一个提出的,实际上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原来已经有了FMC的基础了,它现在是把业务的延伸。但是为什么叫做三屏融合呢?因为它主要的概念是三屏同看,我用不同的屏幕来收看发出的信号。后来又提出四屏,这个业务本身我们发现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电信在上海也做过一些实验,包括其他一些省也做过一些实验,发现三屏同看的商业局限性在哪里?为什么手机电视和IPTV现在越来越远,因为用户在这两个屏幕前消耗的时间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手机消耗的是大量的碎片时间,就是短视频,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的几大运营商,凡是做手机电视的时候,超过了12分钟的再好的节目他们都不买,因为用户在手机屏前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来看那么大的电影的。那么这些内容在哪播出?当然在电视上播。我们一直在讲FMC,有一个很核心的点就是统一管理,如果是分散的一堆业务它没有价值。

但是其中说到的商业模式是很大的问题,就是在几个不同的屏幕间进行有效业务切换,用户的需求点不是那么明显。但在这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叫做多屏互动,但是多屏互动已经和原来的三屏互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这个最早是由苹果提出的。我们怎样用智能手机、pad、电视机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的操作,这种多屏和刚才说的多屏同看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这恰恰是这次CES大会的亮点之一。这里面的概念很好,但是很多技术门槛还是我们现在在做这个工作,有专门的标准化工作组在做这个工作。因为这里面一个概念就是横跨了广电、电信所有的概念,已经不是一个原来的单独行业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现在还在做这样的工作,我们相信在这一两年内,多屏互动会有实质性的突破。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如果苹果的电视只能看苹果的电视,创维的PAD只能看创维的电视,那么我们的标准化是失败的。上百年的电信就一句话,全屏全网络互联互通,如果你是孤岛式的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以前在做IPTV互联互通的时候,全世界都说我们是费力不讨好,但是在中国电信的很多厂商的努力下,确实通起来了。我们现在做的第二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是把多屏互动再次互联互通起来,这个难度可能更大,但是我们尝试来做。我们相信这里的商机是巨大的,因为什么东西能够真正贴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就是真正有价值的。你硬要给用户塞一个遥控器,他们能接受的程度非常低。

正好OTT,前天下午在另外一个会议上,我也讲过我的观点,我把要点简单重复一下。OTT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那天会议上杜百川老师也在讲国外的OTT和中国的OTT概念不统一,但是一般说的OTT我们是会指互联网电视这种智能终端,和网络轻度的结合,一般是指这种。从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发展到今天的情况,我个人认为OTT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能够生存的门路,但是这句话可能很多终端厂商不愿意听,我只是讲个人的观点,可能不一定正确。原因是什么,我们不要看销售出去的终端,我们看销售出去的终端的开机率有多少,这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了,相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因为OTT,卖的是服务,如果服务打不通,光把终端卖出去还是打不通,和OTT没有关系。所以从智能电视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下一个定义,OTT独立发展的模式或者是独立发展的道路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找到,所以,那天我在会议上,提了几个小的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借船出海。OTT现在不要梦想着说我要把IPTV替代了,我要把互动电视替代了,现在能否独立生存还是一个问题,还远远到不了那个程度。借船出海是主动和网络运营商联合,先把你的开机率带起来,然后再说下一步你能做到多大的规模和市场。具体的操作还有几个建议,第一个叫要让用户有人机界面,CES大会上大家都在解决的是一个问题,就是说让用户最傻瓜的操作。注意,电视终端,不管是什么电视,你的第一定位永远是生活娱乐功能,你不是一个科技计算功能。如果您解决不了这种傻瓜式的应用,继续让用户使用你的遥控器,你的服务上不去。第二,解决好终端定位的问题。从google走到今天来看,产业界前几年有几个观点可以下结论,第一个结论是不是越开放的系统越好。google和苹果在国际上是两大阵营,一个是全开放,一个是封闭的发展,谁成功了?我这两天看到的大量的消息,大量的开发者逃离安卓,因为开放是开放了,但是赚不到钱,因为你操作系统是开放的,但是每个终端厂商都在里面做小改变,整个平台是碎片化了,一个人开发了一个游戏,在苹果上要开发一次,在安卓上是十几次,这么高的成本谁受得了,反倒是越开放的系统越不是低成本的系统。所以,大家也都想明白了,全开放的环境未必是最好的环境,商业上能赢的环境才是最好的环境。

第三个问题是希望大家注意产业链协作。OTT有一个致命模式,所有的OTT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产业链有短板。短板在哪里?其实很明显,两个环节,营销和网络保证。大家可以想一想,在电信领域有一个大家基本认可的常识,如果你这个SP的业务能够到电信运营商的主推业务中,你这个业务就等着收钱了,因为电信运营商在全国都有一只营销队伍帮你推,但是它使用的模式是否合理呢?哪个OTT会有这种营销服务呢?网络保证更不用提了,我就是在北京的苏宁电器让营销员给我打开一个互联网电视,五分钟以后我离开的时候,它的互联网还没有打开。那么网络没法保证,怎么解决。宽带提速,我们要求提的是接入网,接入网提上去了,不代表骨干网就可以提速。我前年看了一个报道,有些部门提出来,不准网络运营商进入到牌照运营中去,但是我了解的实际市场情况是,这些终端商和内容商主动来找网络运营商谈,这个情况和去年是根本的变化,为什么有变化,其实内容商和终端商去年是挣不到钱的,但事实已经告诉他们了,走什么模式能够挣钱,市场的力量比政策大。所以,我对OTT是一个大的建议,借船出海,操作上有三个小的建议。但是我相信OTT在市场上是有空间的,挖掘好就有空间。

雍蜀:本来我们这次要准备一个报告,就是关于OTT盈利点怎么操作。我们一直在思考,扬智什么样的芯片都做,C的也做,S的也做,现在我们OTT的也做,我们也在革自己的命。因为我们C也很大,S也很大,DVB那块是我们最大的一块,但是我们不做OTT,我们就会死。所以,我们也做了,包括下一代我们也做了,包括下一代可以上安卓的也在做,原来封闭操作系统的也有,我们一边在革自己的命,一边也在维护原来的体系。

我们原来准备的题目是广电运营商和广电系统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想了半天,终端谁放进去的?谁占住了电视屏谁就是老大。对于我来说,我不管你盒子后面拖的是什么天线,是卫星天线还是网线,谁把盒子塞到电视机前面,你就能控制这块屏,别人的内容,都可以塞进去。

第二,有线运营商和台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因为台网分离以后,我们也面临了这样的抉择。对我们来说,OTT在台这边有政策的保护,他也想不是所有的台都能上星的,但是借助OTT可以发展对他自己节目内容感兴趣的用户。但是对有些运营商,他是希望你们落地都要走我的网,这是我修的水渠,当然是我来做,所以他们各自有自己优势的一面。我们就在想,最后的优势总结起来,谁把终端电视屏占住谁就有优势。

像郭总刚才提到用这种方式,那种方式占,说来说去,我们想我们其实也有产品,我们并不是想推广我们的产品,我们只是想打这种折中的东西。对有限运营商,我们现在可以把Cable线接在那里,增加开机率,因为电视机来说,现在你不会去看节目表,你只是翻到什么就看什么,这是大家看电视的行为,只是有些电视台做得特别好,他就会去锁定电视台。另外像OTT的互联网的视频网站,他们也要进入这个电视屏,如果有谁发了这个终端来主导这个事情,至少在一定的时间段,政策有保护。在保护的时间内,你能够把终端挤进去,把大家的利益链捆绑好,其实我相信视频网站没有必要冒天下大不韪来做。对于运营商,他走哪种路径都可以实现它的全覆盖,这是我们的观点。

梅红兵:我非常赞同雍总讲的,OTT和多屏互动这件事,但是做,怎么做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两个我切身的体会。郭总搞的歌华飞视,有很多都在搞,因为我在手机上装的APP不是歌华飞视的,我装的是CNTV的,那里面有很多节目。每次我回家的时候,我们家有一个小孩,他就看大屏幕,我就看小屏幕。后来反了,小孩看小屏幕,我看大屏幕。这个故事是说,小孩都开始把自己看电视的消费习惯往Pad和其他的方向上走。

另外,我感觉广电运营商面临了OTT发展的压力。像南方,家里的电话,APP机顶盒是单做的,捆绑在一起卖,费用比你买手机还要便宜,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其他的运营商,或者是其他的媒体,通过各种有黏性的东西,把用户过去看电视的消费习惯引到其他地方去。至少广电做这个事情,要跟着用户的习惯走。目前老百姓看电视的开机率已经在下降了,很多地方机顶盒都在流失。南方的中国电信已经在忽悠我家里了,让我把机顶盒扔掉,换它的IPTV,这是一个很明白的挑战在里面。所以,我想郭总搞的这个飞视,怎么搞?比如我就通过免费的方式来保住用户这是最基础的。第二,我们用什么样的更好的商业模式,使新开展的业务能够赚到钱,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总归一条广电要突破自己的限制,一个是网络的限制,不要老盯着自己的网络,要延伸下来;也要突破自己单一机顶盒的限制,机顶盒也有人盯着呢,马上1812包括网络视频的机顶盒也出来了。所以,我们认为广电基于刚才我说的两点,一定要有一个策略。这个策略一个是能否把外面的东西引进来,但是这个涉及到政策方面的东西。第二个是走出去,走出自己Cable 网络,一个是往天上走,一个往家里走,看看家里的消费习惯在哪里待得多。其实现在年轻的小孩在PC上、手机上待的时间都比电视多,这是我们考虑的。所以,我们想多屏互动没有谈PC这一块,所以怎样把PC和我们结合起来也是很关键的。

如果面向家庭的用户设备来说,我们有很多包括OTT、家庭网关的做法,但是无论哪一种做法,我们想要在新的OTT多屏互动有一个商业模式成立的前提是你有差异化,为什么?CNTV是不收钱的,互联网上的那些是不收钱的,那么你想收钱就要提供差异化。广电的优势在我们的内容,我们在小屏上有没有差异化,你不要和它搞的屏幕清晰度一样,那样就没有什么优势。现在的Pad是2348-1360的分辨率,不能搞一个和网络视频一样的分辨率,你搞高一点,让老百姓觉得在你这里看和在别人那里看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会动用到广播级的内容和频道。所以,我们对这一块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一直认为要支撑这个商业模式,可管可控,传统的CA没有办法延伸到这一块,它只能做它的传统的Cable的业务,到了机顶盒没有办法管了。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做这件事。我们怎样把互联网上的OTT做一个广域网上的整个的系统,让大家可管可控包括收费。另外在家庭网络,我们怎样在机顶盒家庭网关上有一个家庭域的控制中心,把它控制好一点。别在我们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时候,牺牲了我们内容的管控。所以,现在有很多,像天威等这些客户的地方,他们都对安全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我们合作很紧密。一是安全性要提高,另外在这个新的业务上,我们要通过新的DRM技术来拓展。所以,我们公司在安全芯片硬件解决方案上和大家合作,我们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客户,这些芯片都突破了3百万片的出货量。安全芯片的未来可能在机顶盒和其他方面,所有的设备上都在做,这也是我们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也是能够给广电带来解决问题的思路。谢谢大家!

[page]

主持人何云峰:杨秘书长特别谦虚,说做多屏互动的标准是吃力不讨好,现在我听听天柏集团张总,你会不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张纯刚:天柏集团做了多年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关于OTT我们已经研究了五六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怎样把我们客厅里的几个屏连接起来,我们的出发点是很简单的,我们希望老百姓能够方便的利用这几个屏,达到的目的是提升我们的广电运营商的ARPU值,只有ARPU值提升了以后,我们上下游产业链才能达到共赢。但是说实话,我们很多的尝试后来发现是吃力不讨好的。大家可以看到两三年前,我们当时用的机顶盒,标清和高清的双向机顶盒,它的CPU、处理能力和性能远落后于当时的手机,所以我们很容易把手机和Pad互联互动起来,但是要和我们当时客厅里发的大量的机顶盒来做互动非常难,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开发Pad怎样直接通过机顶盒,或者通过一些手机的语音控制来控制机顶盒的操作,但是我们最后发现,大量的努力,收益甚微,很难大量推广出去,为大多数老百姓使用。一个是本身机顶盒的性能比较差,另外一点,我们的手机,我们的Pad都是电子消费品,这都是全国市场,这都有相对来说通用的操作系统,但是我们的一个机顶盒,各个省甚至各个市都有不同的选型,都有不同的中间件,都有不同的技术规格,所以,你如果要做和机顶盒的互联互通,那么工作量远大于一个手机和一个Pad的互联互通。大家可以看到刚才杨秘书长说的两大阵营,两大阵营推的时候,技术的一个互通性是他们的第一保障。苹果从一开始,我们随身听的iPad开始,到iPhone,它用iOS整个一个操作系统来覆盖掉,它的互联互通很简单,它通过这个方式来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安卓平台也是这样,互通性很强,所以有大量的手机厂商和Pad厂商转到这个行业,也使他们的技术,使他们的互联互通的标准门槛降得很低。但是我们机顶盒,大家都知道里面的中间件和标准都非常多,所以我们要实现和机顶盒互联互通是可以的,但是你实现了互联互通以后,你本身所能互通的用户受众群,本身能够实现功能的复杂性,我们觉得跟手机和Pad互通的差别很大。这也是今天组委会把多屏互动同OTT结合起来的一个初衷吧。如果OTT不结合起来,可能和我们现在的机顶盒要做多屏的互通,代价太高了,成本很高,而且收益不一定太大。但是,OTT的引入,确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可以探索的机会。但是OTT推广,又受到两大限制。我这边感受到切身两大限制,一个是商业模式,一个是政策层面,政策层面OTT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但是最近有一次我无意中查了一下我们新的关于OTT的介绍,大家看百度上对OTT的介绍分成两条,一条是国外的OTT,一条是国内的OTT,它的解释不一样,国外的OTT很简单,通过共用网传输使用这样一个服务,但是国内的OTT有限制条件,在公共互联网上由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授权的机构发布的一些视音频服务的设备平台,所以政策限制的制约很重要。在国内我们要做OTT的话,不可避免的就涉及到怎样在电信,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把可管可控可信的服务推广下去,我们所有的产业链受此制约和影响。

第二,国外的OTT可能是自发的,通过苹果和其他的厂商为了拓展自己的市场规模,它可以在一个虚拟的网络上直接运营这个业务。但是国内,我们现在在淘宝网上买到的机顶盒,很多都在打擦边球,这里没有一个很好的政策加以规范。所以,怎样在一个很好的条件下,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这确实需要我们花很大的代价来探索和实践。在这两点还没有完全明确之前,天柏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我们要解决室内的无线的覆盖,我们投入两三年的时间做成一套系统,这个系统很简单,不用改变现在的网络结构,我们很容易实现WI-FI的一个覆盖。与这个主题没有关系,我不多讲,大家有兴趣可以到我们的展台看。第二,我们在体系架构上,去做一个和硬件无关的系统架构,不知道是苹果的Pad还是其他厂商的Pad,手机你也不知道型号,但是我们的目标可以和互联网的OTT机顶盒相连,可以与广电运营商的高端机顶盒相连。第三,我们找一个适合于广电运营商制约,或者有一些创新,能够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新业务。比如我们在全国性的平台,我们可以有一个正式的OTT平台发布,我们可以做一个可管可控可信的彩票业务,我想这种业务,可以与苹果和其他的虚拟节目的运营商,我们可以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在我们的网内做一些自己杀手级的业务,能够制衡相关的其他的一些互联网的视频业务的冲击。这是我们做的工作。

主持人何云峰:我们还有两位嘉宾没有发言。先请go3C技术总监周总发言,您从2005天开始做IPTV,2009年在海外做OTT2010年就专注在三屏互动市场上,我们听听您的意见。

周晓凯:之前我和杨秘书长在三屏互动那块有过一次深入的沟通,他的一句话对我们后续研发的影响很大。我想三屏互动,包括现在国内提到一云三屏,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三屏互动是用终端完成控制和用户信息接入,最终的电视屏仅仅是一个显示。我赞同杨秘书长的这种观点。我们回头来讲,谁占据了终端,就未来能够控制住用户,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但是我一直不认可这种想法,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用户看什么,现在的选择太多了。之前我可以用DVB的,电信就可以送一个IPTV,有了IPTV以后我们又可以搞出更便宜的,几十元就可以完成解码和显示,所以你没有办法利用这样一个瓶颈控制用户接入什么信息。我们未来能够做的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住用户。

怎么吸引用户呢?杨秘书长也讲过一句话,智能电视卖了那么多,但是开机率和使用率相当低,最近的一些分析报告我也关注了,确实很少。用户开始一种冲动来消费,买了以后没有多少人用。因为我们的开机率相当低,但是我相信在座没有一个人在手机上的点击少于十次,所以我们开发一种应用在手机上或者Pad上,用户至少每天有时间来接受这些业务,这如果是适合手机观看的业务,它就直接用手机。但是我们如果开发出很多只有面向电视才能显示很好的业务,但是通过手机来控制,这样用户接触的机会多很多。所以,这是我们研发的重点和方向。

接着刚才我们谈的OTT,我们团队在国内来说是一个很新的团队,但是在OTT领域,我们应该是老人了,因为我们从2005年开始都专注于做OTT,北美目前有几个很有特色的OTT运营商,我们是作为最关键的参与方做的,包括做北美的超音电影是全球最大的,目前在台湾、欧洲日本都有分支了,全球的穆斯林电视也是我们参与制作的,包括我们曾经和BBC合作,当时英国有一家cltv(音)类似于中国的国美,我们做了一体机的电视机,当时他们在一个圣诞节期间就有了5000台的定单。我相信这和国内的智能电视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大家一开始觉得很好就买回去了,但是回去以后没有想象那么好。所以,怎样提高用户对此的接入率,进而提高他的电视的开放程度。

我谈另外几点体会,我们在海外做OTT非常简单,一开始的时候是富家子弟不会打工,就是想做一些很新的东西,所以2005年我们做的时候,他们就是家里投入几百万,订购五千台盒子,订购一些流媒体系统,把这些盒子发下去。所以,我们看国外OTT的界面非常简单,他们就提供一项业务。如果你是穆斯林,我就给你提供全球的穆斯林节目,如果你喜欢看超音电影,我们就给你提供超音电影。这样他们六个月的时间就布置了出去,进而发展用户。当它通过发展首批用户把这个系统做成熟,在全球找分支点,让他们接受本地用户。比如说,在日本做的时候他们就把日本的成人电影接进来,类似这样的方式就很快的扩展开了。

另外一个体会,我们其实尝试在国内做增值业务。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就是在一个省网,开通利用数据广播来做一个广播的频道,有点类似现在的电视上网,比如说做房产,可以做汽车,大家通过遥控器可以完成单向网的一个电波,但是最终这些前端在六个月全部做完,但是在布置到终端的时候遇到瓶颈了。我们用了三年还没有做完,钱也烧完了,就全部退出。我们认为这是单向机顶盒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做IPTV,我们和四川电信接触了,我们那么小的公司,他们找我们谈的时候,非常迫切的想把我们这些新业务做上去,但是谈到最后遇到一个瓶颈,我要和18家机顶盒厂家来谈,这样就没有人愿意干的。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国内所有机顶盒厂家最近转到安卓上,但是安卓上又有一个问题,所有界面做的就像Pad一样,遥控器操作,我们把所有的用户都当成大学毕业生,非常高智商愿意在这上面学习的,但其实不是的,大多数的用户就是希望看电视节目,只有少数爱玩智能机的人才会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想把机顶盒做的尽可能的简化,所有的操作希望通过Pad来完成。

卜阳春:我觉得产业链坐在一块,大家的目标也是比较一致的。大家都是希望能够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各个环节都能够赚到钱,这个产业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现在最接近老百姓的环节,就是运营商。运营商现在的ARPU值很低,怎么提高呢?目前有些网络公司,老百姓觉得它们提供的服务就值十几、二十元,如果要想值更多的钱,需要另想办法,这也是我们大家在讨论的一个东西了。

我们为什么在讨论OTT或者是尝试很多其他的新的业务,其实主要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能够把用户吸引住,另外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其实OTT本身,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OTT的概念在很早就有了,其实OTT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里面有很多的应用,这些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其实,OTT里面的很多应用,也不是说每个应用对运营商都是有利的,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消息,说荷兰皇家电信在大规模裁员,主要是一个OTT应用抢了他们的生意,Skype导致他们的ARPU值不断下降,用户也有流失。我在想,我们的广电运营商现在在考虑引入新的OTT应用时,我觉得歌华这边做的飞视是一个很不错的探索,但是我想除了飞视以外,大家还应该做更多的探索,是不是有更好的OTT应用能够为我们广电网所用,而且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也没法给出答案,但是有几个方向是我个人比较赞同的观点。

第一,是从家庭里面看,家庭里面现在Pad,手机这些东西都非常多。家里的无线网也非常多,大家在家里看电视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把这个东西搬来搬去,连线连来连去,所以家里的WI-FI无线网络一定要利用好。城市里大部分人家都有无线网络了,农村和二线城市,如果说有一些好的手段能够让他们支持无线网络,把这种网络方式至少先建立起来。

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和协议,大家可以去参考。大家在搭建这些应用和平台的时候,准备在DLAN协议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至少在家庭内互联的协议中是比较成熟的。家里可能有iPhone手机,有安卓的平台手机,这两个操作系统是不一样的,但是有没有一个手段可以跳开操作系统不同的限制,比如说机顶盒也有安卓的,如果有协议能够跳出操作系统的限制,把所有的设备联系起来,这样一个协议,大家去考虑应用的时候,可以去考虑它。

我的主要观点就这些了,谢谢!

王飙舵:谢谢主持人。刚才诸位专家都说了很多精彩的观点,绝大多数我都非常同意。今天的主题是OTT和多屏互动。最后要说,是不是现在要做这件事情,作为广电运营商要做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在哪里?我认为,在战略上是必须搞,怎么讲,要不要抢占屏幕资源的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有一个话题,彩色电视机是有线电视带起来的,还是有线电视带起来彩色电视机,应该说有了有线电视的发展,才大大促进了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所以说,有线电视发展了这么长时间,培养了那么多的电视机的终端,现在恰恰电视机越来越被电信抢去了,这是一个事实。我家现在就是这样,我家电视机的开机率更低了,而且即使开机也是接互联网。别人在抢你固有的终端,反过来电信费了这么多的劲,发展了这么多小屏幕的终端,我们要不要利用呢?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屏幕都在那里,在那里就占用用户的眼球。在我家开机率,手机,笔记本,PAD,最次是电视机,在我家电视机的开机率差不多每个月三次,它们都已经把我的眼球抢走了,电视机要提高开机率,如何让机顶盒整个功能强大,什么都干,既然这么多屏幕已经在那里了,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培养了用户习惯,他愿意在手机上,在Pad上,而且Pad成长也是出乎所有人预料发展这么疯狂这么快的,所以对我个人来讲,从去年的下半年一直到现在,几乎我对机顶盒已经研究了十几年的这样一个战士,我几乎产生了比较颠覆性的想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研究有线电视的增值业务时,大家有没有一种多屏思维,而不是单屏,把别的屏变成一种辅助?这本身就是一种多屏思维。我的意思同样是电视业务,是不是所有的交互界面都要在电视机上用遥控器来完成呢?可以更多的借助更加交互性很好的Pad和手机来完成,它的完成不仅是简单一个替代遥控器,一个界面转移的作用,解放了机顶盒那么复杂的一个应用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手机和Pad可以做到时间、空间和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是跨越了这样一种距离。所谓时间和空间,空间上你可以异地给你的家人,你的父母,亲友,我在手机上操作,然后让他在电视机上享受一下我对他传递的一种感情。

第二,在时间上,我可以在地铁里,我可以在闲暇时间手机点一下,我就预定了自己收看的时间表,回到家里放的都是我早已经预定好的东西。所以,这是多屏互动产生的一个变革,我觉得在于这种变革。这种变革有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呢,我想一定能够挖掘到,因为它最大[FS:Page]程度上提高了人们享受的空间和时间。凡是能够挣钱的增值业务,无非是在几个方面满足人们需求的,在感情传递上做一些事情一定能赚钱;另外能够解决什么东西相对是隐私的东西也能挣钱;电信区别于广电最大的区别,所有都是点对点的,打电话和发短信都是相对隐私的,所以现在说社交电视,你想把它从人和人之间的社交改变成电视机和电视机,但是这是家庭和家庭之间的社交,家庭和家庭之间说白了有什么好社交的?但是,其实还是围绕人和人之间,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社交,你相对保护了隐私才会有钱挣。保护了隐私的时候,当用户觉得可以掌控自己,觉得可以把隐私的东西放在大屏幕上自己享受与家人分享的时候,他就愿意放上去了,这也是多屏互动的一个生命力所在。

总之,要不要搞的问题,我觉得从战略上必须要搞,这是广电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电视机努力发展这么多年,培养那么几亿的电视机资源的问题,而且从策略上叫做因粮御敌,你的粮食不够,只能抢别人的粮吃,反过来是别人抢你的粮吃。如果你这些事能够干好的话,其实一个典故说,曹操能够成为三国的霸主,关键的战役就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曹操其实是打败了,就在他弹尽粮绝的最后一时间,他们巧取了袁绍的粮食,他吃的酒足饭饱,成为了霸主。广电现在在三网融合中是不是也处在这种局势呢?一不小心你就被别人把粮食抢去了,但也可能一不小心,你就把别人的粮食抢了去。所以,我的观点是要相近各种办法抢占资源,屏幕是宝贵的资源,抢了资源就能抢用户的眼球,抢了用户的眼球什么就都有了。

主持人何云峰:我引用网友在DVBCN论坛上的一句留言,电话和电话互联能够产生电信,手机和手机互联能够产生移动,IDC和IDC互联能够产生互联网,下一步PC和PC互联能够产生腾讯,那么电视和电视互联能够产生什么?我们还不知道。电视和手机、和PC、和Pad相连,能够产生N次方的相连,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我们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展望一下明年对多屏互动和DVB与OTT。

王洪军:广电一直非常关注OTT的发展,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能够和行业内其他成员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广电的明天变得更漂亮。

周晓凯:我们一直专著于三屏互动和芯片的研发,为界内提供价格比较低,质量比较好的服务。

郭伟:我试着回答刚才何总说的网友的见解,从电视机和Pad、智能手机、PC机的互联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觉得它实际上代表了电视的未来。因此我们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叫做走进电视未来,我们也想和业界同仁共同努力,不断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更好的服务。

王飙舵:广电的明天是什么,最简单的,应该是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比较前沿的,但是基础服务应该存在,基础的终端机顶盒也是依然存在的,带有OTT功能的机顶盒,带有三屏互动的机顶盒是一个战略方向在发展的。

杨崑:我先澄清一个观点,首先我们今天谈的叫做三网融合,而不是三网竞争。台和电信网的合作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了,网和网之间我估计也快四海一家了,所以,我估计竞争是暂时的,长远是走向融合的,大家会成为一家人。

从OTT和多屏的两个项目本身而言,OTT今年会有一批OTT和网协合办的,我相信下半年大家都会看得到,事实会证明哪种方式对OTT的发展更为有利,市场会更出明证。多屏的魅力和市场空间是无限的,但是多屏现在还没有真得到了从各方面来说成熟到大规模推广的程度。但是现在是很重要的培育期,一两年我们就将看到这个花骨朵变成盛开的鲜花。

卜阳春:我们期待通过多屏的互动融合,创造更多共赢的机会,我们愿意为此做更多的探索,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梅红兵:广电目前的盈利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让行业内ARPU值有所提高,让老百姓愿意掏钱买这个服务,就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

高见:如果说期望,我特别想说一句话,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培育,广电能够真正和我们的运营商、和厂家通过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像过去,需要我们提供一种低廉产品的关系,我们共同去探讨OTT业务发展的模式。

主持人何云峰: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如果网友们对各位嘉宾的发言有任何的疑问,可以给我们DVBCN留言,我们会及时转达给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