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评论:电视记者华莱士去世奏响传统媒体哀歌
新世纪周刊 | 安替 | 2012-04-18 08:00

迈克·华莱士(1918-2012)美国电视记者


总有一天,要给整个美国专业主义新闻模式写长长的讣告——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主持人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2012年4月7日去世时,动笔写其电视分章的时候到了。

华莱士50岁起主持CBS的《新闻60分》访谈节目,在38年的主持人生涯中,他采访了自节目开播以来除布什外历任美国总统,另外还有卡斯特罗、阿拉法特、霍梅尼、卡扎菲、邓小平、江泽民等国际政治风云人物。1999年好莱坞电影《内幕新闻》以华莱士为原型,讲述了他在CBS的节目《新闻60分》如何对抗整个美国烟草行业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他不仅是一位美国电视记者,简直就是“美国电视记者”这个称号本身。

华莱士之所以有这样的崇高地位,是与《新闻60分》长时间占据美国舆论中心分不开的。五个月之内,我们已经是第二次哀悼《新闻60分》的主持人。去年11月4日,92岁的安迪·鲁尼在退休后一个月病逝。华莱士出生于1918年5月,享年94岁。他们都死于Web2.0新媒体时代,他们也都在上世纪50年代加入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新媒体——电视新闻台。

上世纪50年代,是电视网所需要的同轴电缆在全美铺开的时候。到1959年,美国家庭拥有电视的比例达到86%,如同今天互联网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人们开始习惯用电视这种新媒体来收看新闻,因为它丰富、迅速,但也还保留偏见:《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才能做调查新闻,而电视只能播报肤浅的即时消息。

新媒体需要时间证明自己。诞生于1968年9月24日的《新闻60分》,和其初创时期的记者华莱士出色的质问技巧,彻底证明了电视也可以做深度调查;它不但为CBS获得了丰厚广告和市场占有回报,也让电视真正成为主流媒体。华莱士标志性的对抗性提问、让被采访人坐立不安的威严,也成为职业电视记者所服膺的专业主义标志——至今中国观众在批评电视记者时,还以是否敢于向达官贵人进行“华莱士提问”为指标。“你是独裁者吗?”——这句华莱士对非民主国家领袖的典型提问,的确不是所有国家的电视记者斗胆敢抛出来的。

诸如CBS、《新闻60分》和华莱士在上世纪60至90年代的辉煌,源于新技术的普及、两党选举政治的需要及最高法院关于新闻自由的诸多判决加持。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专业壁垒。媒体(包括电视和报纸)的超盈利,让专业记者有足够时间和资源进行专业调查,而最高法院判决赋予的职业身份,让专业记者有权接触普通人无法接触的政府和企业内部。“资源”和“权限”,造成专业记者拥有普通人无法享有的“知情能力”。这就是华莱士代表的专业主义电视新闻人的权威来源。

2006年华莱士从CBS退休。在最后的岁月里,他目睹了两轮对专业主义电视新闻的沉重打击。第一轮来自他小儿子克里斯加入的FOX新闻台。FOX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加快捷的播报,还有以评论代替专业调查以缩减成本的大趋势。FOX网络的观众数,是CNN加上三大电视网全部观众数的总和。人们现在喜欢的是奶油小生安德森·库珀,是大嘴评论员格伦·贝克,花钱调动资源去调查新闻已经不是常规做法。近十年来重大美国政治丑闻没有一件是在电视节目首播的,《新闻60分》的收视率已经降到了鸡肋地步。

更大的打击来自“新”新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台已经失去了以前的信息特权。有了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不但读者能自己获得基本消息,而且消息源(政府、企业、当事人)纷纷利用社交媒体主动发放消息。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是主持人手端着iPad,读网友和机构发的推文。

与同时发生的Facebook10亿美元购买Instagram的消息相比,华莱士之死在互联网上没有引起多大震动。他好像《指环王》中的精灵一族,带着传统媒体的英雄战绩,望着已经是草根网民占据的新媒体世界,无奈西去,背景回响起专业主义电视新闻的最后哀歌。从此,专业记者和网民混在一起,联合挑战政府和大企业,同时娱乐至死、评论为王。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