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马化腾在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和知乎网发起的“寻找中国互联网思想者”活动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却是一个考验整个行业甚至人类社会的大诘问。
标准答案自然没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思想来自于《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与马化腾的“尖峰对话”。这位互联网思想家对这个终极问题的回答是:
“20 年之后人们使用最多的主要发明、创新、产品现在都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当下不过站在互联网未来旅途的起点。未来的互联网当然会更好,它会充满各种数据,有各种终端把人与网络联系在一起。20年后的互联网不仅遍布我们周围,我们自身还会不断产生数据并在彼此间交换。这意味着我们像生活在空气中那样生活在云中,我们本身也构成了云。到时候不会再有网页或浏览器这样的东西,而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作为改变亿万人生活的互联网领袖,马化腾显然已不再满足于顺势而为带来的极大商业成功,开始探寻这股席卷一切的洪流究竟何去何从。
马化腾指出,当互联网突破作为工具的局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和肌理中,传统工业社会的组织模式、社会结构、意识形态都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不论大公司、小公司还是单独的个人,都卷入这场不亚于工业革命的互联网革命。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力量所在。
互联网不是大电视
凯文· 凯利说,当互联网电视的概念出现时,每个人都以为互联网会是更好的电视机,比如有500 个各种各样的频道,却完全没有料想到会出现社会化媒体、点对点传输、用户生成内容等真正带有互联网力量的因素。”
有人在知乎网上的回答中指出,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不过相当于超级版本的字典、通讯录、商店、电话、电视和录音机。在这里,互联网发挥的是渠道作用。但互联网毕竟不是大电视。真正的互联网电视会具有社交功能、能自动筛选适合不同观众的节目,每个人都是电视网络的传输结点和内容制造者。这些才是互联网真髓,也将彻底颠覆既有电视形态。
一个拥有群体智慧的生态网络
蘑菇街CEO陈琪在知乎上回答马化腾的提问时指出:“目前人类还处于把互联网当一个工具使用的阶段,终局的阶段是人类的意识与某种网络 ‘有机’整合。比如腾讯的QQ是免费的通讯工具,基于这个工具腾讯开发出许多与休闲娱乐相关的营收点。”
陈琪眼中的互联网未来发展路径,是从理性的生产工具不断向更感性的生活工具演进。互联网可以把人类智慧连结起来,成为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描绘的“有心智的机器”。这也与马化腾在《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一文中提到的“互联网核聚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像凯文·凯利所描述的:“我们像生活在空气中那样生活在云中,我们本身也构成了云。”
“云”是巨大的服务器农场。每个人都会拥有连入公共云的私有云,记录着从生到死产生的所有数据,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也将连结成巨大的思维云,为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无穷尽的计算内容和准则。
无论怎么推测与想象,互联网的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脉络始终是清楚的:先把线下实体搬上有终端的网络,再把受限于终端的网络发展成无处不在的云;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先扮演具有放大作用的新渠道,随后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开始在互联网中超越渠道,现在个人结点和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又开始取代内容的中心作用;随着人的因素和比重的日益增加,互联网逐步演进出拥有群体智慧的生态化形态,从纯粹的使用工具发展为可在智力和感情上帮助人类释放天性的超级载体。”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必然也会将人类现有的“网状社会”推上全新的高度,并发生催生出许多质变。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