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又要发手机新牌照了,这一消息着实令人费解!
手机市场产能过剩,已经是整个产业的心头之患。产出大于需求,一大半手机积压库存,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直接导致产品贬值、利润率严重萎缩。日本手机厂商相继败北,国产手机厂商积重难返。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还要增发新的手机牌照,怎么看都是添乱。但是,透过即将发放的手机新牌照,可以预感的是,手机制造业大规模兼并重组浪潮扑面而来,一批国产手机制造商难逃生死劫。
有生必有死,这也是市场竞争的一条基本规律。国内手机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原因是牌照过多,早该死的还在苟延残喘。2005年,业内高人曾经预言,国产手机厂商将从30多家减少到七八家,结果是放了空炮。还有一种预测,2008年我国手机厂商将减少到45家,这个数字应当包括外来品牌。上述两种预测其实是一回事,根据可能都是官方所谓“3年内逐步实行手机牌照退出机制”一说。
早些年,由于手机产业利润丰厚,许多有实力的企业拿不到牌照,而没有些企业靠牌照倒卖销售许可证就能坐享其利,以致整个产业一度陷于恶性竞争的怪圈。通过发放新牌照,若能推动手机市场步入良性竞争轨道,进入自由(只要通过资格审查),退出自愿,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这个角度看,新牌照发放能否带来正面效应,关键是退出机制是否真正实行,是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还是执行末位淘汰的行政吊销?无论如何,产能过剩失去控制,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
从总的趋势看,在国际手机厂商强攻国内中低端市场之后,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已从半壁江山退缩到三分之一以下,而且,国际品牌的份额仍在进一步提升,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难保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利润,在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的夹缝之间,国产手机的生存日益艰难。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年内,国产手机市场面临重新洗牌。正如某权威调研机构所称,未来中国手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将被3到5家主要厂商占据,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准确地说,那些技术基础薄弱、市场份额偏小的国产手机将面临生死关头。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那些具有规模、技术、渠道优势的厂商可望生存下来,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库存严重的厂商必然出局。也许,兼并是最好的产业整合,兼并之道在于实现优势互补,既能加大规模效应,又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兼并,实现国产手机产业再分工,先让一部分手机厂商死掉,然后再让另一部分手机厂商活得更好,从而加快整个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改造和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对于新牌照获得者来说,前途更加不可预测。要看到,老牌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的利润严重下滑,已经倍感压力,手机爆发户三星的份额也在衰退,好日子似乎不再回头。在向3G冲刺的征途上,新进入的国产手机有什么实力,可以挑战这些巨头。走低价之路,钻市场空隙也都是是过时的黄历,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等外来品牌从高端到低端,全线部防,进退自如。最关键的是,新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用户信任度,都是一张白纸,何时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上,手机牌照不能改变国产手机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