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俄罗斯OTT监管情况

2016-06-15 16:30:23来源:DVBCN 作者:怡然热度:
据国外网络媒体报道,俄罗斯认为现行的法律框架足够多,所以没有强化管制OTT服务的计划。
 
TelecomDaily援引俄罗斯通信部下设机构广播管理与通信网络部的主任MikhailBykovsky在俄罗斯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展览会(ExpoComm Russia)的发言称,运营商与OTT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俄罗斯针对OTT服务的法律框架有:反垄断、行业监管以及通信部管制。
 
Bykovsky还表示,通信部目前正在讨论一个问题,即用户识别。
 
俄罗斯电信运营商于去年 8月份推出OTT服务,主要目标用户为LG智能电视使用者。
  
据俄罗斯媒体ComNews称,项目由公司SPB TV 开发,不需要用户使用机顶盒等额外设备,也无需签订新的合同。
  
ComNews援引MTS发言人Dmitry Solodovnikov的消息,补充说:“该OTT服务被命名为MTS TV,将提供130个电视频道, Miramax 的100部全长剧情片以及来自BBC的电视剧。
  
订阅费用还可使用附加服务,且用户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上使用服务。
  
Solodovnikov还表示,到今年年底,MTS TV应该可以在所有智能电视上使用。目前,该公司正与三星进行最后的谈判。
  
资讯公司J’son & Partners发布的数据表明,与前一年相比较,俄罗斯电视销售量在2014年增加了5.1%,而智能电视销量占据总销量的39%。
  
J’son & Partners预计,到2017年,俄罗斯智能电视的总量将达到2980万,占电视总量的22%。
 
和国外对OTT的监管思路如出一辙,国内对OTT的监管焦点也转向了安全和隐私,在运营商和OTT应用纠缠不休的背景下,监管焦点转向了内容应用方面释放出了这场新旧势力交锋,形势变化的一些信号。
 
 首先,OTT监管正从行业范畴向社会监管转变。将微信纳入政府及运营商自身监管视野之中,应该说是运营商在与OTT应用博弈过程中获得的相对较为理想的战果。但很显然,这一做法非市场化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OTT应用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冲击问题。此前围绕着微信收费的争议,中国移动甚至用微信或将威胁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为理由游说政府。运营商内部人士称,微信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的原因是,由于微信能够提供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语音服务、消息推动、多媒体内容推送,而这些内容采用的是腾讯私有的通信协议,并不具有开放性和公开性,用户之间的通信行为存在巨大的监管盲点。
 
其次,监管以某种方式介入将运营商与OTT之争变得复杂。OTT触动通信业金字塔结构,新旧市场主体利益冲突升温,移动互联网从量变到质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就在微信收费纷纷嚷嚷之际,工信部出台了《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管理办法》指出,将对新型电信业务(包括微信等OTT业务)实行备案管理。此前,微信等新型业务并未列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工信部希望借机将微信等列入监管范畴。这一监管举措也引来了不同声音。一位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士说,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如何定义,将决定如何管理。工信部将整个移动互联网都列为通信范畴并不妥。互联网通信根本就难以管控,或就没必要管理。
 
再次,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在不断强化。就在近日,如日中天的打车类APP应用、火车票、医院挂号等互联网“便民服务”被叫停,互联网“便民服务”可应用的领域有限。公平,还是方便?监管部门正在寻求一种新的途径,让两者之间得到平衡。
 
应对OTT竞争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开放的平台之下,OTT服务的兴起是大势所趋。根据电信专家的测算,电信运营业在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链中成为利润率增长最低的环节,仅为9%,而CP/SP等内容商的利润增长则超过14%。
 
一味的“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运营商应该开放OTT的发展,更应该主动优化自身管道业务,同时推出带有OTT业务的互联网服务参与竞争。面对OTT的竞争,只有把自己变成更强大的OTT服务者,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应对OTT竞争的态度上,是战是合出现了分化。中国移动计划将飞信与飞聊合并、重构为融合通信产品;中国电信也传闻近期推出“翼信”产品,意图借预装和网络优势,对微信展开反击。而中国联通方面,最近与搜狐视频合作推出视频流量包合作计划,此次合作使得移动互联网的收费模式继从“按时间”到“按流量”后,开始进入“按内容”计费的模式。这也是国内首个运营商与OTT企业共同开启的“流量+内容”收费模式。
 
无论如何,随着市场的发展,未来电信运营商和OTT将在竞争与合作中博弈。未来的市场将是开放的大市场,任何一家企业的一款产品都很难包打天下。运营商如果简单地通过模仿别人,有可能事倍功半。运营商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己的特色开拓业务和产品。
 
未来的合作或将进入深水区。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OTT与运营商可以坐下来一起制定规则,通过技术及资金投入来完善网络,可以各自做大做强,共同发展这个市场。运营商的模式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不同,这些年,尽管有微信、微博等热门的产品出来,但是那些破产的、销声匿迹的互联网产品更多。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一方面要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经验,一方面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运营商占据得天独厚的管道优势,如果将互联网新兴业务与管道优势重新整合起来,运营商有能力通过升级、创新与投入,来扩大其市场版图。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全媒体”战略:丢了孩子套不到狼

互联网新媒体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网络视听新媒体开始登入大雅之堂,携资本在影视剧版权交易中横冲直撞。视频网站们已经直接威胁到电视台的利益了,和电视台抢节目源,和电视台抢广告费。此外,互联网电视在政策局限下尚没有打开市场;手机电视也处在不知那片云下雨的黑暗摸索中;IPTV损了有线却有利于电视播出机构,并不对电视播出机构构成威胁。这种情形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有类似之处:广电网络和制播机构都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但是行业发展的情况却不相同,美国的情况是DVR、互联网电视OTTTV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电视运营商、制播机构造成了挑战。而国内优质电视节目的缺乏使得DVR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而监管政策对电视屏幕的强硬保护

同洲电子:将建智能OTT平台 助力三网融合快速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OTT业务一直是广电部门比较敏感的话题。它跳过了基础服务,是跨越视频和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链。从目前美国OTT业务的发展来看,Hulu、苹果等都在进入这个领域。马昕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能正视并将其解决。这种业务需要进行跨平台运营,运用OTT模式势在必行。在马昕看来,运营商希望对业务进行掌控,不希望被完全管道化,但移动运营商又希望从流量业务中盈利,如何既刺激用户流量又避免管道化是移动面临的问题。而广电则更多关注内容,这就涉及到内容的监控、管理、支付等,需要SDP平台结构快速的接入,同时进行统一管理认证,这是接纳OTT服务的要点。马昕表示,同洲电子的目标是建立可管可控的O

研究指出OTT对付费电视无大影响

虽然OTT视频服务正在对既有的有线视频和卫星或IPTV服务产生有一个竞争性挑战,但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Research并不认为OTT对付费电视订户有重大影响。该公司的“付费电视服务和订户”报告(预测和分析电信IPTV、有线视频和卫星视频服务市场)指出,2008年,有线视频占全球付费电视市场的59%,卫星视频占38%,而IPTV微不足道。InfoneticsResearch宽带访问和视频主任分析师JeffHeynen指出:“但现在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在不仅面临来自IPTV和卫星运营商诱人价格和服务的挑战,而且面临所有OTT视频服务和联网电视设备的挑战,它们正在诱使消费者退订有线电视。”“

新加坡新传媒集团OTT服务即将启航

媒体浏览器解决方案提供商OreganNetworks透露,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已选择其为即将推出的机顶盒上OTT交互电视服务提供一个关键产品。Oregan媒体浏览器提供为用户界面应用提供媒体播放器和运行时间环境,允许用户经由屏幕图像覆盖与实况和点播内容互动。此新服务旨在利用新加坡非常发达的宽带网络和即将出现的下一代宽带网,为新加坡国民提供其海量的内容。除了实况电视、回看服务和视频点播,新传媒集团还计划包括独立和关联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如投票、社交网络和相关的内容。OreganCEOMarkPerry表示新传媒集团此新服务是标志着新加坡市场出现真正融合的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