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CMMB产业化面临四大挑战 能否超越国标

2008-04-25 09:21:43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未知热度:




对于目前手机电视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纷争,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手机电视的关键不应纠葛于标准之争,关键是要尽快推进手机电视的产业化,让用户能够在奥运会上用上手机电视,让市场来选择标准。

这似乎是一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公平竞争。但是CMMB手机电视产业化的实现以及CMMB电视手机大市场的开启将要面临以下几大挑战,广电及其产业链上的各方同盟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实现CMMB手机电视的产业化才有可能。

挑战之一,行业标准能否“超越”国家标准,CMMB手机电视标准的合法性能否得到承认?

4月3日,经由30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北京新岸线公司研发的T-MMB被确定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的技术方案。虽然广电认为,此次标准的遴选没有按照广播电视标准的制定程序进行,选取的标准结果与广电行业没有关系,广电也不会予以采用。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一旦国家标准开始推行,其余标准均需向国标看齐。”显然在此背景下,广电一意孤行继续推广CMMB标准,有违《国标法》的相应规定,在法理和舆论上陷于不利的局面。

同时,一旦国家标准出台,按照《国标法》的规定,所有的行业标准都要向国家标准靠拢,那么之前的所有基础建设都可能要改造重建。广电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但这种风险也成为了影响政策的砝码。

挑战之二,广电能否引领好CMMB标准的商业化运作。虽然广电一再强调,推广CMMB是一种普遍服务的公益行为。但必须承认,在全国范围内铺设手机电视网络,推广手机电视终端将是一个耗资巨大的投资。例如,手机电视和普通的车载移动电视不同,手机要被用户带入公寓、写字楼和很多封闭的室内场所,在这些封闭的室内场所想要接收到电视信号仅靠发射塔不能解决问题,室内补点也非常重要。而像这样一张网络的运营,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广电部门处理好各方利益,但无论是在资金还是运营经验上,广电都是比较匮乏的。

挑战之三,终端的推广。手机电视网络的铺设只是实现产业化的第一步,吸引一定规模的用户使用才是重中之重,显然这需要大量的终端支持。据悉,很多厂商都已经加入CMMB阵营,甚至部分厂商已经生产出了样机。但手机电视的用户数,以及终端厂商的积极性还有赖于广电的推广力度。当初,中国联通为了发展CDMA用户耗费了巨额资金进行手机定制,从而推动了CDMA的产业化,但广电显然没有这种财力和市场运营经验。另外,在CMMB电视标准未获国家认可的情况下,CMMB手机终端如何获得入网许可也将是一个难题。

挑战之四,移动运营商的态度。从电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语音业务的弱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数据增值业务是电信运营商谋求发展的生命线。3G时代即将来临,手机视频业务无疑将是重中之重,移动运营商显然不会坐看手机电视主导权的丧失。因此,广电主导的CMMB手机必然将面临移动运营商的坚决反击。相对于广电,移动运营商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运营经验、用户基础和推广渠道上都占据绝对的优势。通过通信网络的改造,同时在手机中增设手机电视功能,并进行大规模的手机定制,移动运营商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手机电视业务的推广普及。

此外,在定制手机比例愈来愈重的市场环境下,移动运营商对手机终端产业链拥有很强的控制力。


因此,移动运营商一旦启动手机电视业务的推广普及,很可能将会动摇CMMB终端厂商的决心,特别是对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中兴等手机巨头而言,他们显然难以承受失去电信运

责任编辑:xiaolin

为您推荐

从手机电视叹电信广电合作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视频点播、直播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上)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机顶盒租赁与广电数字化业务的发展(下)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