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2010-01-04 09:17: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舫热度:

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


《喜羊羊与灰太狼》第二部《虎虎生威》将于2010年寒假公映。  

  刚刚结束的2009年,逆境中“破茧而出”的中国文化产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将全球经济推入“寒冬”,而我国文化产业,却在阵阵寒风中屡创佳绩。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2009年,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呈现着“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不断拓展,优秀文化产品有力拉动了文化消费,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文化产业的逆势腾飞得力于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经过6年多的探索与奋进,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如何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文艺院团:

  破茧化蝶,振翅高飞

  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目前还处于“试验田”阶段,期待尽快形成大面积的“百花园”和“丰收田”

  2009年7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标志着我国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鲜明地指出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确定了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改革的重点由机制变革转向体制创新,通过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逐步有序地把一切能够进入市场的国有院团变为演艺企业。

  6年来,国有院团转制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大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后,在市场竞争中重现生机和活力,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逐步改善,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意见》再一次吹响了集结的号令,为全国的院团改革提供了“破茧化蝶”的最好指引。

  新闻出版:

  力挫坚冰,扬帆远航

  图书由“书荒”变成“书海”,报刊由两报一刊变为成千上万,传播方式由单一纸质变成多样载体

  2008年3月24日,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重组的中国和平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此次合作是国内出版业首次跨地区重组。

  2008年5月9日,江苏新华和海南新华联合组建的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在海口成立,开中国发行业跨省重组的先河。

  2009年4月17日,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改制重组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成为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出版社跨区域、跨部门战略重组的第一家出版单位。

  对于中国出版发行业来说,这三个日子意义非凡,它们标志着:地域垄断的坚冰已被打破,文化企业资源整合和跨地区行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然而,仅仅六七年前,我国出版行业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资源行政化配置造成的出版资源过于分散,结构趋同和地区封锁的状况中,出版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

  自2002年以来,随着出版发行业组建集团、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一批出版发行单位做大做强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保证改革正常有序的发展,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新闻出版业跨地区经营的若干意见》。2009年初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于出版传媒企业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地区封锁,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其进入本地市场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7万个印刷复制单位最早转企改制,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全国30个省级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转制工作,批准外商投资发行企业50多家,民营发行单位10万家,建立各种连锁总部30家,连锁门店6000多家。截至目前,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FS:Page]改制正在开展,全国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地方出版社转企改制,进入收尾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我国3700多年出版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30年中国由“书荒”变成“书海”,报刊由“两报一刊”增至成千上万,传播方式由单一纸质变成多样载体。据统计,我国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总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印刷复制业居世界前三位,出版物覆盖了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今年逼近万亿大关。作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链条长,投入少、产出大的朝阳产业,新闻出版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广播影视:

  黄金效应,黄金机遇

  随着广播影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已成为广播影视覆盖大国、制作大国、增长大国

  2009年国庆黄金周短短7天时间,以主流电影为主体的中国电影票房创下2.2亿元的佳绩。这个数字,是2002年全年国产电影票房的总和,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国庆献礼档票房成绩的最高纪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对中国电影的推动,已经远远超越了献礼本身。“黄金周”的“黄金效应”,为电影产业带来“黄金机遇”,让人们听到了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空谷足音。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60亿元,比前一年增加17.85亿元。

  全面深化电影产业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电影是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明显,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中,电影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国内文化经济的一大亮点。”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说。

  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通;12月29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成为中央电视台属、台管、台控的独资公司;2010年年初,业已完成改制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也将举行揭牌仪式。随着一批“国字号”企业的成立和壮大,广播影视系统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加速推进。

  我国已成为广播影视覆盖大国——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7座、广播电视台2069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96%和96.95%。

  我国已成为广播影视制作大国——开办广播节目2436套、电视节目3199套、数字付费频道179套;全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3343家、持有电视剧长期制作许可证的机构132家、电影制作机构200多家;我国的电视剧生产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年生产电影故事片40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电影大国。

  我国已成为广播影视增长大国——到200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1583亿元。电影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8年全年电影综合效益达84.33亿元,其中国内电影票房超过43亿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体制机制的变革为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变与腾飞,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迈出重要步伐,文化企业资源整合和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稳健、蓬勃的“中国模式”令世界惊叹。进入新的一年,加速崛起的中国,正沿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并进的“路线图”,绘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画面。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安徽部分地区文化广电新闻三局合一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先进企业”、“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在这些重量级评选中,皖军身影频现,入选数量位居前列;安徽民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话剧《万世根本》、电影《农民工》等一批精品力作叫响全国,梅花奖、金百合奖在江淮大地竞相绽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省级民生工程加速推进……安徽省正在一步步推进改革进程,一天天积聚文化力量,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健步向前,释放出无限活力。据了解,由安微省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合肥、芜湖、安庆、亳州四市以及休宁、绩溪等县(市),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实行了文

文化体制领域的改革折射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步骤

但细究其中章节,仍然是框架性原则,与市场期望的操作细则和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很多问题仍旧悬而待决。比如,要求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为什么中央部委所属的出版社将推迟到明年年底?为什么广播电视业暂时不改?为什么强调跨区域重组却还是行政配置刊号资源?种种疑问在《规划》中并没有找到答案。事实上,文化体制领域的改革,折射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步骤。其改革脉络之长可追溯到1993年,当年11月,文化部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但这基本上停留在概念阶段,条块分割的计划式文化体制使文化产业缺少生机和活力,依旧徘徊不前。真正让其获得突破性发展机遇的是2001年中国的“入世”。鉴于对逐步开放各领域时间表

罗小布:三网融合离“2012”只有两年

生态环境2009年末,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灾难大片《2012》轰动全国,票房达到4.65亿,一度刷新国内票房历史纪录;虽然票房很快被3D巨作《阿凡达》超越,但其描述的“末日主题”,与艾默里奇执导的上一部灾难大片《后天》一脉相承,引发观者切肤之痛——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长期掠夺性使用,破坏了地球自身系统平衡,导致空前的自然灾害。大片采用特技手法,展示了山崩地裂、海平面上升、南北极对调等令人震撼的灾难场景。2009年末,国际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温室效应,避免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从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