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聪广电网配图:三网融合 还看今朝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十年以前,“三网融合”被人提出之时,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便开启了它们融合的征程。在这个概念提出的初期,“三网”共同摸索着符合各自利益的道路,广电牢把内容关,电信发挥技术优势,互联网虽有融合趋势,但无奈技术有限,加之广电电信明争暗斗,导致“三网融合”一度发展缓慢。
然而到了2005年以后,业内专家认为IPTV应该成为“融合”的切入点,IPTV的“转正”,使得三网融合逐渐脱离了概念阶段,紧随其后的优酷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了网民们的视线,流媒体的快速发展,3G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三网融合的成长。
互联网促使“三网”融合
如果说计算机的出现帮人们提高了工作效率的话,那么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则使得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递。这种传递,带动了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更促进了多项技术的融合。“三网融合”便是其一。
近年来,人们发现,新生的许多事物并没有明显的分类,比如手机电视,到底属于通信还是归于广电,并没有划分出明显得界线。这便是融合的最佳表征。而在三网融合中起到衔接作用的是互联网。
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发现,身边的媒体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电视节目,而是更倾向于双向交互的电视节目,电视有了网络,似乎一下子活了。以视频网站来说,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视频节目,不局限于传统电视里的节目,更可以控制网络视频播放的时间。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节目,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互联网,也许电视还只是一个播放器而已,但如今,IPTV等可以互动的电视已经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三网融合”的突破口,IPTV有着广大的应用前景。
也许很多人们都听说过VOIP网络电话,没有互联网的诞生及普及,长途电话的资费问题将成为世界通信中的一大瓶颈。然而有了VOIP,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安装相应软件,通过互联网对外进行交流,极大的降低了沟通的成本。
内容是“三网融合”的核心
在三网融合经过的十年里,在内容制作的这个问题上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内容方面,由于目前网络的快速发展,节目内容良莠不齐,部分内容已经给网络电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而广电终归要牢牢把握内容关,“三网融合”也许使广电更容易控制视频节目的质量,对它们进行科学管理。
无论是传统电视还是IPTV抑或是手机电视,人们的选择正在扩大,可以收看视频节目的终端种类越来越多,但无论什么,节目的内容都是厂商获取收益的有力途径。
笔者联想起前不久由上海洋铭主办的校园电视台技术应用交流会,洋铭董事长林鸿铭在接受慧聪网采访时说道,在培养青少年做视频节目时,不应该让他们把精力花在学习使用设备商,而应该让他们花心思去构思、制作节目的内容。这样视频做出来有内涵,才能使更多的人关注。林董的话也提醒了许多企业,他们一致认为,把视频设备制作的简单化,便于使用,有利于用户把时间花在视频内容的制作上。
“三网融合”应该更简单
“三网融合”有利于“三网”合理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共享资源,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三网融合”亦可以提供更多的产业机会,无论是硬件终端的发展还是软件宽带网速的提高,都为企业提供了机遇。
然而,在高速发展“三网融合”的同时,最不应该忽略的也是国内厂商最容易忽略的便是简单化的问题。
在“三网融合”中,用户直接接触到的是终端,不论技术都困难,科技多高超,用户最直接感受到的只是终端的使用是否便捷。在CCBN主题报告会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在演讲中举例道,欧洲的厂商在制作IPTV是最注重的是遥控器的设计,因为遥控器被用户直接操作,它的便捷与否直接决定着用户对此项业务的忠诚度。当今世界,人们生活得节奏愈来愈快速,用户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遥控器或终端的使用。相比之下,国内的厂商则显得不够人性化,在终端的设计上面,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傻瓜”型的需求,因此这点还是需要厂商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很少,他们更多的收看传统的电视,然而在“三网融合”之后,是否能抓住更多的中老年用户也成了各大厂商挖掘用户所考虑的问题。中老年人也许不习惯通过电脑上网,但在未来,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手机进行简单的互联网操作,而要实现这点,则必须设计出便于操作的终端。
结语
“三网融合”也许还要走很长的路,在融合的漫漫路途中,有人提出技术融合、有人提出终端融合、亦有人提出政策上的融合。“三网融合”不只是“三网”,它们之间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多。十年来,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三网”在身[FS:Page]边发生的变化,当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发生化学反应之后,1+1+1>3的不等式是可以成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除了江河国土,在三网融合中亦有体现。也许在未来若干多年以后,当新的技术出现,如今的“三网”也许会被拆开来,或是像过去那样独立发展下去,抑或与另外的领域进行着属于它们的新的化学反应。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三网融合”的高速发展,还看今朝。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