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意见》中提出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取得实质性进展。业内人士日前表示,广电和电信在双向进入中,除了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更需要企业通过互相跨地域、跨产业合作,还需要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需求等多重考验,从而实际有效地加快实现三网融合的步伐。
广电电信双向进入还不够充分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拥有电视机数超过四亿,互联网用户数超过一亿,被国际上认为是最具IPTV产业化发展的庞大市场潜力。2004年广电系统的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率先在古北和嘉定结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3TNet开展用户体验商用,同期,上海文广也在闸北区开展了IPTV业务试验。目前,上海文广集团在上海已拥有80多万的IPTV用户,在全国试点省市的IPTV用户也已超过200万,推进了中国进入全球IPTV大国行列。
对此,上海文广集团负责新媒体业务的副总裁张大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IPTV业务总体能获得平稳发展,这和我国推动三网融合的国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离不开整个行业、企业的自身努力。但就目前来看,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还不够充分。
他指出,在有线电视方面,因为一些政府机构仍是当地网络运营的参与者,政企不分家、管办不分离的地方保护对广电和电信在互联互通上形成了巨大的阻碍。另外,在电信部门方面,由于很多基础设施拥有天然垄断性,在市场资源上显得独具优势。以上海为例,虽然有线网络和电信部门同时开展宽带接入业务,但截止到目前,有线网络在宽带接入业务方面的市场份额只占10%,电信部门却几乎占了90%,因此,广电在进入电信领域中也显得步履维艰。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王昊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IPTV虽然为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开创了一个典范,但对整体推动我国三网融合的进程而言,只是迈出了其中的一小步,双方在互相进入中仍然存在诸多壁垒。”另外,她还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目前在以网络融合拉动的新业务中(包括IPTV),这部分业务收入在双方总收入规模中的占比都没有达到主导地位。她认为,以网络融合拉动的新业务,更多的意义可能还是广电和电信在战略上的业务布局,能否为双方带来可观且稳定的收入,目前来看还未形成明显的实际作用。
电信较广电更具优势
据悉,我国电信行业是在原有行政垄断体制中最早、最充分和最深入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而广电系统的企业化和市场化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地有线网络企业互不隶属,实力分散。因此,就体制和实力而言,国联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卫婵娟表示,电信行业较广电行业更具优势。
王昊青则表示,虽然广电系统在内容上具备长期优势,但在面对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提供的观赏性、服务性和互动娱乐性内容时,当前体制下运营的广电,只能提供观赏性内容中的一部分。至于服务性内容和互动性娱乐内容则不是广电当前的长项。即使广电行业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类节目的策划来带动以内容进入电信领域,但只要内容市场得到彻底的平等开放,许多来自民间的创作力量将会成为主流,广电目前的这种优势将会变得非常薄弱。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就广电行业应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以下建议。他认为,在面对电信行业的介入,广电行业可以多与电信行业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实现彼此间交叉互融;而在面对内部竞争压力时,则可通过对内容运营进行分层管理,特别是对非意识形态的商业性内容,广电行业可以加速区域资源整合。陈金桥还表示,鼓励广电企业通过探索多种商业模式,如创建合资企业、控股企业,鼓励业务联营等,开创新兴市场。以新媒体为代表形成区域化集团,将能避免广电企业靠地方部队实力与强大的电信企业正面抗衡,同时,也将有利于广电行业在跨行业融合中居于相对有利位置,增强话语权。
与此同时,张大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多次强调,广电行业需要进行跨领域和跨地域的整合。他认为,不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市场需求和产业链自然发展规律看,跨界融合势必会成为广电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我国目前有两亿多有线网络用户,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通过技术、业务与产业的融合,把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网络,这将对国家的基础建设、信息化水平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
消费需求成三网融合推动力
针对目前应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广电、电信的“双向进入”并推动三网融合,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表示“自下而上”或许是目前最适合的发展道路,而消费者需求则被视为其中最为有力的推动因素。
王昊青认为,三网融合要从政府纲要的字面意义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最需要依靠的就是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巨大力量从实际应用需求来拉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她提出以下建议:业务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双方融合后各自的商务利益为导向;内部管理体制,以融合后的产品为导向,而不是坚持双方各自原有的管理模式,让新产品受到老体制的束缚;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预算为导向;营销体系的建立,以用户为起点,前瞻性地设计出能够将用户纳入产品设计体系的营销架构,而不是以技术为起点;在新产品导入期,市场资源向培养整体用户消费习惯倾斜,而不是以粗简的销售为主导。
陈金桥也表示,使消费者需求得到最大满足是推动三网融合的有力因素。毕竟,最后检验网络的融合程度和进展程度是由市场反应来决定。此外,陈金桥还提出以下两点推动三网融合的建议:对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中培育出的新兴服务市场,国家应尽快出台统一标准,避免产业链分散而影响网络融合的发展速度;政府行业部门的监管要彼此协调。虽然[FS:Page]广电和电信目前仍是外部合作,互相分发许可证,但随着未来消费者需求的不断上升,外部合作将逐渐转为互相紧密合作甚至是更进一步的交互融合,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应创造或提供一个合理有利的市场环境。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