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剑秋解读三网融合

2011-02-12 17:25:00来源:赛迪网 热度:

11月12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剑秋教授做客“对话融合”演播室,就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及如何拉动产业经济和广电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三网融合不是简单的“三线合一”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广电、电信、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曾剑秋首先界定了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他认为,国内推行三网融合有两大要点。第一,通过发挥不同网络的物理优势,实现不同网络的融合。三网融合绝不意味着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的相互替代,否则国家推动三网融合就失去了意义。三网融合不是一个切蛋糕的过程,而是合力把蛋糕做大,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第二,网络融合必须遵循技术的演进规律。三网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处不在的服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通过三网融合,实现国家的信息化战略,进而实现行业信息化和家庭服务的信息化。

网络上甚至一些媒体上,经常把“三网融合”称为“三网合一”或者“三线合一”。对此曾剑秋指出,“三线合一”可以实现。“实际上,对于家庭来说,一根线就够了。”但是,三网融合是要发挥不同网络的物理优势,所以不是简单的“三线合一”,而是通过竞争性的手段,形成多角度多样化的服务。而“三网合一”,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看,都是非常不现实的。虽然电信的技术和广电的技术有相近的趋势,但是仍然差异巨大。“三网合一”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偏离的理解。三网融合的发展本身包含着技术演进规律的发展。全球的三网融合经验也大多体现多样性和包容性。

重新认识三网融合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政府希望通过三网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融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邬贺铨院士曾透露,三网融合将拉动6880亿的产值。试点城市如深圳、绵阳等地,都提出了具体的拉动经济的目标。对于三网融合对经济增长的将产生巨大拉动的看法,曾剑秋教授表达了不同意见。

曾剑秋认为,一个城市通过三网融合来拉动几千亿的GDP是很不现实的。比如,按照此方法计算中等以上城市做三网融合对GDP的贡献,总计将超过目前的GDP总量。因此,目前的三网融合拉动经济的算法存在问题。曾剑秋指出,测算三网融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只看增量,还要看存量。三网融合最重要的不是拉动多少GDP,而是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型,实现增长方式的变化。遗憾的是,很多试点城市只把GDP的增长作为目标,却没有做出经济转型的考虑。“对于三网融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就需要广电和电信联起手来。联合创新。

三网融合最大的障碍不是体制问题

对于有些专家提出“三网融合失败论”,曾剑秋从试点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解读。曾剑秋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讲解了技术的演进对于三网融合未来走向的影响。

“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三网融合的真正的变化在什么地方。”曾剑秋认为,12个试点城市的真正变化在于光纤化的飞速发展。从武汉来说,光纤化正在悄然的给三网融合奠定基础。未来,光纤化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很快我们将会看到无处不在的视频交流。”而无处不在的视频是以光纤化为基础的。三网融合中最大的障碍不是体制的问题,不是互联互通的问题,而是技术发展的问题。

如何遵循技术的演进规律,客观认识到技术发展给三网融合带来的机会,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三网融合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带宽不够。”曾剑秋指出,西方国家在三网融合进程中,以10Mbps的带宽为经验值。如何快速的达到并超越这一带宽,是试点城市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光纤到户(FTTH)。

无处不在的视频引领三网融合前行

对网间结算和广电宽带出口问题,曾剑秋认为,宽带的发展首先应该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十年前,“最后一公里”的双向改造被经常提及,带宽成本非常高。而随着技术的演进,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了。光纤到楼非常容易,问题是光纤怎么接到用户家里。曾剑秋认为,光纤到户不存在技术性障碍。他提出了全无线接入的解决方案。“无线的带宽是有限的”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很多人不了解无线宽带的技术发展,其实无线的成本不会很高,完全可以解决成本的问题。

无线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应用展示出巨大的前景。曾剑秋谈到,我们赶上了带宽迅速增加的大好时机,随着带宽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将很快发展起来。这将为“无处不在的视频”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对于未来宽带的发展,应该抱着一个乐观的态度去看。

而对于目前的网间结算费用等问题,曾剑秋建议要从未来回过头来看现在的问题。三网融合的目标是要把蛋糕做大。这些目前看来复杂的问题,以后都不会是问题。当宽带网络充分开放的时候,网络运营商将形成更加透明的结算体系。三网融合的生态系要求各参与方合作共赢,包容性发展。重要的是,广电行业能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三网融合应使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

曾剑秋对三网融合的前景作了展望:三网融合作为国家的信息化战略之一,一定会取得成功!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快速发展,老百姓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无处不在的视频”正在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曾剑秋也强调,三网融合试点实施要“落地”,不能局限于形象工程,而要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才能成功。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广电行业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脚踏实地,理性的选择落地方式,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行业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的经济转型目标。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曾剑秋: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看好两行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金融界网站就此事连线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曾剑秋认为,目前,我国已具备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开展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今后将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曾剑秋表示,09年两会时,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将三网融合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已经预示了政府可能会强推三网融合。此次国务院召开会议很可能表明,落实三网联合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实际上,国际上其他国家也都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大势所“求”——因为行业内各企业也都期望早日打破三网之间的经营壁垒。曾剑秋认为,推进三

专家解读三网融合:当前重点在广电网

温家宝在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电信专家曾剑秋接受新浪科技连线时称,早在2009年3月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这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这一年来,全球在三网融合方面均加快了推进步伐,如刚刚结束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可以看到,各厂商推出的新品大多都是三网融合的产品。“国内过去在三

曾剑秋:立体通信建设应成为国家长期战略

地震发生后,中国通信业第一时间全面启动灾区通信支援和抢修保障,为震区抢救和现场协调做好通信保障工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向搜狐IT表示:通信是多方面的立体行为。这次地震有的地方移动基站损坏了,但是固话还能用,有的地方则相反;我们注意到有些信息还是第一时间通过当地互联网发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我们吸取了汶川地震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为灾区紧急调集到25部卫星电话,为党、政、军有效的部署地震灾区抢救,沟通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都说明了立体通信的重要性。对于立体通信网络对未来的发展,曾剑秋表示,立体通信网络建设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关键时刻能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提高国家战略保障能力。

曾剑秋:三网融合实现双向准入是关键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官员证实了三网融合方案敲定的消息。据介绍,本月18日之前地方政府申报方案,接下来相关部门会根据申报情况确认试点区域和个数,力争本月25日前确认名单,下个月开始试点。尽管五易其稿,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最终出台标志着我国在三网融合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该试点方案据说已下发相关部门,网上各种传言不断。如何分析目前已通过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剑秋。“由哪个部门占主导的三网融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网上各种试点方案传言不可全信”三网融合纷纷扰扰多年后,今年迈出了破冰的步伐,此次试点方案比年初预订的时间略晚,也在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