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占“天时”,IPTV获“地利”,OTT可望“人和”

2012-11-28 09:42:15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DVBCN编辑 王旭 方珍热度: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网融合以来,为了最终的大一统,广电、通信领域开始逐渐由原本的垄断地位,逐步嵌入进更多的势力,传统广电领域领导的以数字化整转,双向网改为代表的DVB以及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全国一张大网,到2012年底或将达到3000万用户的IPTV酣战不休。而此时悄然升起的OTTTV正以一种跃进式的狂热席卷整个广电领域,颇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OTT”般的“青梅煮酒”气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最终英雄的美名将花落谁家,在这群雄并立之期,下定论似乎还为时尚早。
 
DVB:奉“天子”以令不臣
 
占尽“天时”的DVB借助广电总局的政策扶持以及先入为主的概念、基数优势,无疑是依然占据了这个行业的领头羊角色。随着数字化整转平移、双向网改造以及VOD业务的拓展,DVB传统媒体的劣势正逐渐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一改以往单向的、缺乏互动的、收入模式单一的劣势。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带动打造“5A”的全媒体产业链。
 
借助积累了长年的老广电建设基础的DVB,顺理成章地接收了“四世三公”的模拟信号用户,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电视屏幕受众群体。DVB依靠长年制作内容集成的电视台的节目支撑,具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高质量、高健康度的内容来源。更重要的是,在广电总局的领导下,各地方有线开展的工作合情合法,在“可管可控”的政策下为DVB筑起高墙壁垒,保护并且阻隔了一定的竞争压力,无论是“小米”还是“盛大”的机顶盒均已成为不可不数的实例,更使强大的竞争对手IPTV不敢明目张胆的拓展业务,为广电提供了名义以及政策上的极大优势。
 
但是,DVB传统体制下的技术革新进度,商业模式的开拓都要略逊于他的竞争对手,广电网络的铜轴技术与“光网城市”的硬性对比对广电网络以及广电的未来均产生了不可抹平的硬伤,加上国网尚未成立,虽庞大却地方割据的广电传统势力缺乏与全国一统的电信运营商抗衡的凝聚力与技术,事实上,广电虽仍然在广电行业中占领“一哥”的地位,但由于不算少的劣势,势必也将把广电领域拖入到众星捧月的抗衡局势。
 
IPTV:全国统一的一张大网
 
IPTV自业务开展以来,现已大部分落入电信运营商的囊袋之中,以致于现如今谈及IPTV就不觉让人联想到电信,如果说DVB以“天时”占据了广电领域不可争辩的领军角色,那么电信全国统一大网的“地利”将作为IPTV与DVB抗衡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
 
2012年11月22日,据中国广电行业权威咨询机构—络达咨询发布的《中国IPTV市场发展状况及竞争分析报告(2012年版)》数据显示:截止至2012年三季度,中国IPTV用户数量达到2830万户。电信运营商在国内市场规则的磨练下,已经历千锤百炼,捆绑销售的策略直接针对国内消费者从思想上对于收看电视的付费观念,成功将用户从不愿付费观看内容拉向了变相收费的模式,使传统广电的诸君也不禁感慨“生子当如IPTV”。
 
同时,IPTV与OTT之间的合作关系从网络渠道的硬性关系与合作模式上来看,似乎更为贴合。在刚刚结束的2012亚太OTT TV峰会上,中兴通讯副总裁兼研究院副院长董振江先生也从技术和内容两方面更深入的诠释了IPTV和OTT之间的竞争关系。董总认为IPTV和OTT本身其实并没有区别,现在已经有很多IPTV的方案中已经融入进了有关于互联网以及OTT的技术,无论是机顶盒、CDN还是系统;OTT是为IPTV从内容上作出了一些补充,IPTV的内容来源主要来自于电信运营商,而OTT从内容上更多源化。董先生明确表示对于OTT与IPTV的这个疑问,其实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OTT与IPTV应该是一种更好的融合,是一种促进关系。IPTV引入OTT的方式无非就是内容源的引入,而诠释的手段也极有可能是在现有IPTV的基础上增加OTT应用,将IPTV现有的用户群顺理成章地扭转成OTT用户,“孙刘联合”从目前来看似乎远比参照HbbTV模式的“DVB+OTT”靠谱得多,但最终“赤壁麾战”是否将上演却仍然是未知之数。
 
当然,IPTV本身的内容匮乏,政策矛盾等客观因素却也阻碍着IPTV的正向发展,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IPTV借着全国一张网的“地利”优势是否会越走越远?IPTV是最终融合OTT,还是被OTT庞大的内容资源所掌控主动权,还是个未知之数。
 
OTT TV: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IPTV与DVB现已初具规模,在市场的战场上彼此也正在步步紧逼,争夺客户的终端,抢占屏幕所有权。但OTT TV却依然宛如沉睡于“卧龙岗”,大名天下皆知,却始终未能谋其面,但借着OTT强大的内容优势以及国际上的实际案例,“人和”之气旺盛的OTT TV成为了众家争抢的香饽饽。
 
当IPTV铺天盖地之时,OTT TV却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长枪直入。OTT接入方式和IPTV相同,导致用户很容易转移,从一开始OTT TV作为新事物似乎就有替代IPTV之势。面对DVB,OTT TV在内容上脱离可管可控的要求,同时也给于DVB极大的竞争压力。但当所有人都以为OTT TV将以虎狼之势与IPTV与DVB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OTT TV却以一种完全逆转的方式成为了DVB以及IPTV的“附庸”。事实上,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有什么能比优秀的网络内容更具有吸引力的呢?
 
合作模式的层出不穷给予了OTT TV极大的选择和转型空间,或许正如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难道OTT TV真将成为最后的赢家?从长远来看,无论从渠道还是内容上来看,OTT TV的确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谈这个或许还为时尚早,OTT TV虽然具有强大的内容优势,但中兴通讯家庭业务总工程师也曾在中国数字电视论坛表示OTT不会取代IPTV,原因如下:第一、OTT没有直播节目;第二、OTT的网络质量不稳定;第三、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和服务质量保障;第四直播内容无法和IPTV或DVB业务竞争。OTT TV虽然不仅在合作还是未来的用户体验上,均占据“人和”,但事实上OTT TV就目前而言如果形成不了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仅仅是让内容商、运营商在做公益事业,那么,OTT TV也不能走得长远。
 
或许DVB、IPTV与OTT“三足鼎立”之势就在不久的将来,当然也不排除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最终一统广电领域完满“三国归晋”。但从目前来看,三种模式各有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如何通过自身的长处产生竞争力,最终在竞争中得出真理,将用户体验还于受众,或许才能使这场纷争四起的硝烟完美地落下帷幕。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DVB-C有线电视数字综合解码接收机

【提要】本文从数字有线电视机项盒的系统构成、应用、市场潜力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并且以ST公司的系统方案为例,对其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数字有线电视机项盒QAM调制DVB-CMPEG-2SmartCard1引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电视数字化步伐加快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原来传输一套模拟电视节目的频带,可以传输4~10套数字节目,增加了节目数量,降低了传送成本。就容量来说,如果采用64QAM,8MHz带宽的信道可容纳38.5Mbit/s的净荷容量,不会外溢到邻频道。这也为广电网发展成为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网打下了坚

[dvbcn.com]北京三月2006CCBN聚会邀请函

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电视台,数字电视公司,移动电视公司和业界知名技术专家朋友:您好!很高兴又有机会邀请您来参加我们DVBCN的聚会!DVBCN在北京3月CCBN期间(3月21号晚)举行第七届数字电视产业信息交流沙龙活动,届时将邀请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电视台,数字电视公司,移动电视公司和业界知名技术专家朋友们来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紧密结合产业热点、技术难点展开探讨,并在第一时间向决策部门转达来自民间的建议意见……这次活动SINA网络直播将配合DVBCN.COM的视音频互动直播聊天室同时进行直播,和场外所有数字电视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我们真诚的希望能邀请到您的参与和支持!谢谢!结合时下热点

欧洲各大厂商狂推手机电视的DVB-H标准

标准不明成为一个隐忧。如不能妥善解决,将有可能造成各方自立标准的混乱局面。而时至今日,手机电视是采用广播模式还是电信模式业界仍然是难以定论。DVB-H成欧洲主流继IPTV之后,一场手机电视的技术标准大战已在上演,谁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诺基亚大中国区多媒体事业部销售和渠道发展副总裁黄伽卫对《财经时报》表示,“DVB-H标准才是手机电视业务的真正未来,该方案代表的是先进技术,是行业融合的技术。”据了解,手机电视标准根据运营模式不同,分为两大类:即点对面覆盖的广播模式和流媒体的电信模式。无论什么模式,这一新业务从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诺基亚力推的DVB-H,通过整合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在手机终端上安

广电专家:06年DVB-H标准手机电视走向商用

手机电视是今年Cebit展会上的一个热门主题,许多厂商都展示了这一技术,有人预测将有半数的欧洲手机用户会接受手机电视服务,总数可能达到2亿。但遗憾的是,世界各地的手机运营商在手机电视传输技术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手机电视在不同的国家受到的监管也各不相同,使得其互操作性前景惨淡。制定一个全球性的手机数字电视标准已迫在眉睫。3月20日,数字电视广播联盟主任PeterMacAvock在2006年广播电视展主题报告会上表示,DVB-H是手机电视的第一个标准,现在已经到了市场应用的地步。PeterMacAvock说,基于DVB-H标准的手机电视06年有许多商业应用发布。意大利会有一个商业发布;美国也会发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