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飞信与微信 谁会成为拜年通讯的最大赢家?

2013-01-30 10:12:19来源:证券日报 热度:
        编者按:发个信息拜年,这原本是过年时期国人最为平常不过的事情。不过,选择什么样的发信方式拜年,对于通讯运营商、飞信承包商和微信开发运营商来说,却是意味着这个巨大的蛋糕砸在谁的头上。在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里,你会选择短信、飞信还是微信拜年呢?
 
        短信、飞信、微信混战三国杀 微信后来者居上
 
        分析人士认为,短信、飞信和微信会共存,各自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点,同时有的会共融。
 
        近来,一组组对比鲜明的数据的发布,宣示了通信领域一个新格局的形成。1月15日晚间,腾讯宣布,其微信已达到3亿用户,距离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微信版本的发布用时不到两年。另一方面,2012年运营商移动短信发送量同比增长仅2.1%,增幅为四年最低。而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时迅速成功的飞信,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刷下,尽管仍保持着稳定的发展,但其先锋地位早已被超越和挤压。
 
       据《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和观察,三信之争战局微妙,并非全如表面所见。
 
        失落的短信:发送量逐年下滑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个人电脑向移动电话发送,至今短信已经有20年的历史。有统计显示,短信20年已带来超过5000亿美元收入,被称作拇指经济。
 
        但如今,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年轻人之间发短信、彩信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打电话的需求也在降低。苹果的iMessage、腾讯的微信和手机QQ等等功能,让朋友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多元。造成的结果就是,运营商的话音、短信业务增长则一路放缓。
 
        实际上,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目前,每年短信发送量约万亿条。
 
        而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去年人均发送量下滑了9%左右。
 
        过往,多达数百亿条的拜年短信是春节的一大特色。今年春节逐渐走近,一些行业专家预测,以往单一短信拜年的形式将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祝福方式,这些都能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随地完成。
 
        短信将会逐渐消亡吗?易观国际分析师认为,随着短信数量减少,运营商将调整他们的价格模式。而且普通2G手机也照样使用,这在中国农村市场依然有广泛的前景。另外城市中的中老年人,还是习惯使用短信。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短信、飞信和微信会共存,各自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点,同时有的会共融。
 
        微信迅猛:后来者居上
 
        如果说QQ、“飞信”等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给短信带来的是分流,那么微信的迅猛发展给短信带来的就是冲击。
 
        据“微信之父”张小龙透露,微信团队监测的数据显示,微信朋友圈每天的发帖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微博最鼎盛的时刻。
 
        马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微信在通讯、社交、平台化等方面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未来可能会有进一步发展。
 
        而仅从价格层面比较,微信也优势尽显。从价格看,微信、有信等软件即便按照每兆流量一元钱的高资费,也可以发上千条文字小消息,而手机短信收费为每条0.1元。
 
        从应用来看,微信等能即时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而短信和彩信则只能发送文字和图片。
 
        但占尽优势大受欢迎的微信现在的处境却也很微妙。通信观察家项立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微信下一步究竟如何发展,现在还很难说,因为现在微信根本还产生不了收入,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投入不足,未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对于这样的问题,腾讯不是没有考虑。
 
        两年的时间,微信从最初单纯的语音消息通讯工具,到后来加入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再推出公众账号,微信将被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做游戏平台是腾讯老本行,但是微信将如何推,始终无法定夺。
 
        张小龙曾表示,微信的商业化推广将会非常谨慎。
 
        飞信尴尬:发展平稳却进退维谷
 
        微信的迅速发展,不仅对运营商的传统短信和语音业务形成冲击,也令运营商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飞信倍感压力。甚至有观点认为,微信的免费短信、群发、对讲等功能和适用范围远超飞信,替代飞信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负责飞信开发和运维的神州泰岳对《证券日报》记者否定了这一说法。神州泰岳证券部总经理张黔山认为,飞信和微信是不同种类的产品,微信固然做得不错,在互联网领域飞信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款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从第三方得到的数据显示,2011年飞信活跃用户数尚8000多万,2012年这一数字就已过亿。张黔山认为,从数据上来看,微信并没有对飞信造成直接的影响。飞信的用户数2012年还是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对于飞信未来仍将存在并平稳发展,多位业内专家也都表示了肯定。项立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运营商来说,不可能靠飞信来赚钱,而是借助飞信来固定用户,形成自身影响力,所以飞信的自身价值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移动每年拿出几个亿的资金来做这件事情也不太困难。
 
        但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信用户已超过3亿,围绕微信的各种商业化进程也呼之欲出,反观飞信则一步步错失领先机会。
 
        马军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飞信发展式微的核心原因是,一旦运营商在其上面放开包括免费语音通话等业务,将会对其现有的语音和短信产生更大的冲击。这一直是运营商比较尴尬的一个方面。
 
        而当微信等产品发展起来之后,运营商想保护的原有业务收入受到冲击,新增的流量收入也难以平复其逐渐沦为管道的担忧,运营商与腾讯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希望腾讯的业务有更多的发展,但是也希望他们的业务能保护现有的总体环境,保护客户依法通信的行为”,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公开点名腾讯。
 
        “比如腾讯QQ对信令(大意是网络通道)的占用很大,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没有沟通,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李跃说。
 
        张黔山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微信对运营商通信网络的资源占用非常大,未来运营商也是需要对这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言外之意,微信的发展也并非一马平川。运营商与腾讯进入博弈之局。
 
        马军认为,运营商应痛下决心找准飞信定位,找准其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微信:从河边草到擎天柱的逆袭之路
 
        在马化腾看来,微信积聚了腾讯对移动互联网IM的所有理解,是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最主要产品
 
        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不断且不知不觉的帮助人们回答着“你幸福吗?”之类的问题。
 
        在若干年前,家里安装一部固定电话是值得炫耀的,继而拥有一部数字BP机是幸福的,接着数字BP机升级为汉显。终于,手机时代到来了,从大哥大到功能手机再到智能手机;从短信到彩信到飞信……
 
        除了上述由运营商主导的这条发展脉络,还有一条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IM(即时通信)发展脉络,说是互联网企业,其实最大的主角就是QQ,当然,一干配角还有飞信、MSN、旺旺、skype等。
 
        两条脉络原本大致相安无事,以“管道”功能为主的运营商虽然也对QQ的巨大利润艳羡不已,但是由于体制等诸多原因,以飞信等为代表的运营商系的IM还很难对QQ造成太大的冲击。不过,我不犯人不等于人不犯我,如今,扶摇直上的微信正在快速、全面的掠食运营商的阵地,不仅是短信,飞信,而且还有语音业务......
 
        依仗着腾讯强大的社交关系链,微信不断创新的功能成为其风卷残云的杀手锏。尽管腾讯多年来一直被诟病为创新不够,抄袭有余,但是在微信这款产品上,腾讯一举扫清了此前的耻辱。
 
        这个集文字通讯、图片分享、语音对讲、LBS、“摇一摇”、漂流瓶、视频会话等诸多社交手段于一身的产品,将人们从打字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在满足用户本身对社交、沟通的渴望的同时,也延展了关于沟通宽度与深度的无限可能。
 
        运营商“养虎遗患”
 
        2012年12月是短信的20岁生日。但是,这个20岁的青年已经开始进入“更年期”了。早有观点预言,短信的衰退已成定局,而彼时微信才2岁。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短信发送量为7361亿条;2011年,短信发送量增长46.4%,但用户数增长率更快。若把短信量平均到每个用户上,2007年中国移动用户人均月发送短信113条,2011年为88条。以此计算,平均单用户的短信发送量减少了22%。而且,这还未将微信用户暴涨的2012年计算在内,不出意料的话,2012年人均短信发送量减幅会更大。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毛钱一条的短信是运营商利润最高的产品。相比之下,发一条微信的流量费要低得多,运营商获得的分成更为有限。
 
        对于微信的咄咄逼人,运营商们几乎无计可施。在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直言:“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李跃之言,使得微信与运营商的竞争正式公开化。但是,这样的公开也被解读为无奈——只能发发牢骚了。事实上,微信刚诞生时并没有引起运营商的警觉,甚至腾讯内部都没当回事。真正让运营商们紧张起来是在微信增加视频/语音通话功能之后。随着微信用户越来越多,不少人已经减少了电话、短信的使用量,转而利用微信的语音、文字、图片形式来交流。也正因此,腾讯被冠以“第四大运营商”的称号。
 
        微信“势不可挡”
 
        曾几何时,当QQ的用户增量放缓时,人们都认为QQ帝国的一路狂奔终于要告一段落了。但是没成想,微信的横空出世,让腾讯从一部跑车变成了一架飞机。
 
        2011年1月21日,微信诞生;2012年3月,微信用户达1亿;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2013年1月15日,腾讯宣布微信用户数过3亿。从2亿到3亿,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至今,微信用户数仍在快速增加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年龄较大的用户,此前并没有QQ,但是在微信诞生后,他们也从此成为了腾讯的用户。
 
        腾讯能否通过微信打造为数量级更大的QQ帝国吗?从目前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马化腾从来没有如此看中过一款产品,除了微信。凡是对微信有一丝不利的事或人,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在腾讯庞大而复杂的资源和人事架构中,是不多见的。1月28日,腾讯移动互联总裁刘成敏宣布“退休”离职。过往资料显示,刘成敏一直对微信不以为然,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微信的发展。事实上,尽管刘成敏负责腾讯的移动互联业务,但微信却是在腾讯广州研发部诞生并成长起来的,广州研发部负责人张小龙也因微信而树立了威信,2011年8月被任命为腾讯副总裁。
 
        短信、飞信、微信与中国式创新
 
        每逢新春佳节,国内的三大通讯运营商总是忍不住偷着乐。相对于春运中受累还受气的铁道部来说,新春中电信运营商的捞钱速度那叫一个“爽”字了得。因为一到除夕之夜,人们总是通过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方式向亲朋好友拜年,密集的通讯拜年常常使得平常根本不用担心的通讯网络瞬时拥堵,随发随至的短信就像平日早高峰时北京马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小车一样被堵在了天上。
 
        过年的时候打电话拜年和发短信拜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热爱环境保护的人们来说,这也是最为环保、最为节能的一种拜年方式。而对于处处琢磨着想从老百姓荷包中掏出银两赚钱的商家来说,过年时选择什么样的通讯方式拜年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不,仅仅靠着过年七天乐就狂揽30亿条短信收入的通讯运营商遭到了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挑战。
 
        首先,欲从通讯运营商手中分得短信收入一杯羹的是飞信,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而且不受任何限制,尤其适合大型企业与其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通讯成本,因此推出之后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据悉,目前飞信用户数早已超过MSN,跃居国内第二大即时通讯软件。不光如此,飞信的成功推出,还给国内资本市场造就出一个崭新的上市公司,那就是专门承包飞信经营业务的神州泰岳。如今,对于从飞信经营业务中赚得了大把大把真金白银的神州泰岳掌门人来说,其最大的苦恼在于与中国移动的承包合同是一年一签,这让其天天担惊受怕,生怕来年中国移动不再和其续签合同,让飞信这一个下金蛋的鸡飞走了。
 
        中国有句老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神州泰岳暗自庆幸自己的飞信业务抄了短信业务的后路,可以躺着赚钱之际,一个更为厉害的杀手出现了,那就是微信。随着国产千元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上网也从2G时代进步到了3G时代。在3G时代,传统的短信和飞信业务已经“OUT”了,微信成为2013国人通讯的最新利器。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使用微信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对于微信来说,其最大的功能在于视频聊天。想想看,由于买不到车票无法回家的游子,在过年时可以通过视频让千里之外的家人和亲朋好友零距离感受游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微信视频那一刻,真真是有了“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味道。正是因为具备了如此之强悍的功能,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在此,笔者也萌发了一个公益想法,希望那些有幸买到车票回到老家的游子,能够利用自己手机的微信功能,为那些无法回家的游子和其远在老家的老人孩子在除夕之夜通过微信的视频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倾诉一年情感的机会,聊补缺憾。
 
        巧合的是,无论是最初开发短信通讯功能的通讯运营商,还是承包飞信业务的神州泰岳,乃至于如今因为微信开发应用成功而风头更盛的腾讯,都是国内资本市场的一员。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只要是存在着赚钱机会的空间,上市公司自然而然是当仁不让。
 
        从最初的传呼机拜年,到其后的固话拜年,再到手机拜年、短信拜年、飞信拜年,乃至于最新的微信拜年,这一步步走来的通讯拜年史,折射出来的却是神州大地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国式创新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足迹。不知道到2015年,当4G成为手机的标配时,我们又该用什么“信”拜年?
 
        微信对微博:一字之差 一马当先
 
        微博追求的是“关注”,微信追求的是“关系”,这也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谈起微博,除了有新浪微博,还有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谈起微信,那就只有腾讯微信了。当然,这多少可以体现出微博与微信在各自领域的竞争态势。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微博与微信是两个不同的产品,但是他们竞争的标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用户的时间。
 
        用户的一生是有限的,碎片时间同样是有限的,给微信多了,给微博的就少了。如今,用户们正在越来越多的把时间留给了微信,曾经风光无二的微博,似乎正在重蹈曾经的手下败将——SNS(社交网络)的后尘。
 
        用微信,用户所发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朋友,用微博,用户所发的信息将影响到他的粉丝。两者的区别是,朋友是一种强关系,而粉丝是一种弱关系,微博追求的是“关注”,微信追求的是“关系”,这也是两者最大的不同。而且,在微博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新浪对微博信心犹存
 
        同运营商一样,新浪微博也强烈的感受到了来自腾讯微信威胁。对此,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证券日报》坦承:“目前,很多用户都在同时使用微博和微信,但是用户的使用时间有限,在一款产品上使用时间的增加,就意味着在另一个产品上使用时间的减少。”
 
        不过,微博与微信的基因毕竟不同,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指出:“微博和微信是当前移动端最热门的两大应用。在我们看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交平台。微博更像是供人们分享信息的公开网络,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切、所说的一切都可以被任何人看到,而微信更像是私人网络,供人们在好友之间分享内容和信息。”
 
        “今后,我们仍将侧重于公开网络,努力增强这方面的功能,让用户能更自由地分享信息,更有效、更快捷地发表内容,这正是微博的真正魅力。此外,我们已经在微博中加入了私人之间的分享功能,这会增强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延长他们在微博上的逗留时间,进而提高微博平台的用户粘性。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完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新用户注册,同时增加老用户的使用。”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
 
        微博加快客户端应用
 
        微博和微信的不少功能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把这些功能放在移动端手机上,微信的优势就明显显现出来。比如要向朋友发私信,粉丝多了不好找,但在微信上把信息发给朋友就简单得多。
 
       对于微博在移动端的完善,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新浪微博一直很重视客户端的开发,目前已经实现在在iphone、安卓、windows、ipad等版本的全面覆盖。目前,4亿多微博用户中通过移动端登陆的比例高达72%(包括仅使用移动端、同时使用移动端和PC端)。此外,我们还在开发更多的微博移动端应用。”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指出:“就目前来看,微信的成长速度要远远超过当年微博的增长速度。目前新浪2012年财报还未发布,但可以预见,2012年微博用户的增加量远远小于微信已成定局。

责任编辑:秦蒙蒙

为您推荐

包月短信收费相关规定10月10日起生效

10月起,手机用户颇为不满的信息服务提供商(SP)乱收费、强行定制、诱骗定制的现象,将得到进一步整治。近日,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要求电信运营企业对用户申请定制包月类信息服务,必须事先请求用户确认,未经用户确认反馈,视为订制不成立,且不得向用户收费。按照规定,我国电信运营企业须在10月10日起执行《通知》的各项要求。《通知》规定,用户申请订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包括短信、彩信、彩E、WAP等)时,电信企业应当事先请求用户确认,未经用户确认反馈的,视为订制不成立,且不得向用户收费;给用户发送的请求确认信息中,必须包括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名称、具

Google承诺未来手机通过广告补贴将免费使用

网络搜索巨头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表示,如果手机用户承诺观看手机上的广告窗口,未来的手机用户可能将获得补贴免费使用手机。上周六施密特向媒体表示,未来的手机将象一部手持计算机,用户每天将花费8至10个小时用手机进行呼叫、发短信和上网。广告将为手机用户提供补贴,施密特说:“你们的手机将是免费的,如果手机上的广告增多,这种有意的补贴将增长。”为了向用户单独提供附加服务,Google公司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储存了许多消费者的个人数据。施密特指出,Google公司目前正在努力使消费者能够对他们的个人数据保持基本的控制。Google公司的官员表示,我们公司目前不计划直接提供手机,也知道包括手